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亞洲LCC即將超越傳航

低成本航空(LCC, Low Cost Carrier)在亞洲地區迅速發展,其中東北亞發展更是讓人吃驚。日本航空業將2012年訂為日本LCC元年,由於日本重視服務細節、人事成本高,「LCC能否在日本紮根」在當時一直被各界廣為討論,不過在歷經4年的發展至今,可以看見日本LCC迅速擴張,且攻城掠地,對整個東北亞地的航空市場也起了極大的變化。

根據CAPA國際航空研究機構分析指出,2009年在日本與韓國地區LCC的可利用機位為整體市場1%,到2016年已達37%,預估到2017年底可達49%,即將首次趕上提供全服務的傳統航空公司,成長速度驚人,對於LCC而言也具重大指標性意義。

從前令人擔憂的是,日韓LCC竄升的同時,傳統航空公司的載客也會逐步下滑。不過整體而言,現階段市場的規模與旅客人次都在創新高,推翻過去認為LCC會分食傳統航空公司市場佔有率的說法;換句話說,LCC市場正不斷成長且充滿前景,它們已成為帶動航空市場向上發展的另一股重要勢力。

- 廣告 -

LCC的發展看似如日中天,但傳統航空也並非夕陽西下。未來LCC與傳統航空的界線其實會愈來愈模糊。LCC最早崛起的歐美地區,傳統航空公司退出4小時以下中短程市場,或將其營運模式改為LCC方式;反之,一些發展成熟的LCC如AirAsiaX也開始採購大機型執飛中長程航線服務方式,也仿效全服務傳統航空營運模式。

LCC在全球航空產業的占比愈來愈高,可惜的是在台灣市場無法立足。分析日本與韓國LCC的發展的脈絡,他們之所以成功,主要在LCC於與傳統航空有公平的成本與自由市場機制做基礎,政府也積極扶植LCC的發展;其中韓國就曾經將炙手可熱的松山-金浦航線直接分配給2家LCC投入營運,為LCC的發展開一條路。而台灣LCC受到民航局、消保法等諸多牽制,對於公司的政策、客戶服務、退費機制進行行業干涉;於此同時卻對外籍LCC規範相對較鬆,客訴部分更是無從干涉,等同是開後門給外籍LCC,令本土LCC更是難以生存。

主編 魏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