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北海道「東川町」的啟示

「地方創生」以及「地方移住」的話題在台灣逐漸發酵,行政院將2019年宣誓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迄今滿5年,而地方創生其實發源自日本,不但實行多年且有不少案例。

上週(12/5),「台灣創意生活產業協會」舉辦台日論壇,所邀請的6位日本講者,其中一位就是最受矚目的成功案例-「東川町」。東川町位於北海道中央,距離旭川機場車程15分鐘,擁有日本最美的大雪山國家公園,還是北海道至今唯一仍使用地下水做為日常用水的地區。而東川町為何能成為日本最知名的小鎮?是怎麼努力成為地方創生的典範?

「地方創生」與過去所謂的地方振興、社區整體營造等最大的不同,在於正視到「人口」,必須創造「工作職缺」,才是地方能否不被消滅的關鍵,無論是「人與文化」或「人與大自然」的連結,都需要「人」;必須吸引更多人口移住、創造地方生機,讓地方重新活絡起來進行復育。

- 廣告 -

東川町的人口,在1950年間曾經超過1萬人以上,不過由於該地區主要產業為農林畜牧業,工商業的就業機會低,加上位處高緯度地區,人口外移嚴重並逐漸老化,曾經只剩下約7,000人(65歲以上高齡人口達到20%)。現在東川町人口來到約8,600人,新增的人口多數來自外地移入者。

正視問題後,東川町在1985年以「文化」來重新打造該城鎮,發布了「寫真之町宣言」,表示東川町有好山好水,適合人與自然環境共生,要向全世界開放,並認為作為人際關係之間的溝通,「照片」可以超越語言,遂舉辦攝影大賽,收集來自世界各地對東川町的照片,促進觀光;甚至在1994年開辦「寫真甲子園」,作為日本全國高校生的攝影大賽。

多元文化的交流除了攝影也有日語教育。2014年東川町在專科學校設日本語課程、2015年開設日本語學校,廣納國外留學生(今年已達380人,其中不少是台灣學生),並安排讓外國留學生和當地居民能相互往來互動;甚至讓學生能留下來發展,藉此解決在地人力問題,也強化在地與國際間的交流。

東川町還發行地方貨幣、推出振興產業萬用卡(數位貨幣概念),町裡有130家商店參與,8成以上居民都使用這張卡片消費,藉由萬用卡刺激消費、將經濟留在當地。甚至對於日本故鄉稅的制度,東川町反而希望交稅的對象轉為股東、實際參與經營東川町的未來。而包括生產、育兒、養老、看護等,該町都有完善的制度措施,也因此創造了外地人移居、觀光客旅遊參訪的風潮。

台灣發展「地方創生」也面臨不少相似情況,雖然台日之間交流頻繁,很多經驗卻是難以直接複製的,畢竟文化、體制及民情都有不同的差異性,不同鄉鎮間也有不同特色。不過其共通法則為︰政府若要幫助地方創生,必須創造永續工作機會與完整的經營模式。
<h5>總編輯
<span style=”color: #666699;”><strong>唐偉展</strong></span></h5>

<hr />

<span style=”color: #999999;”>【TTN旅報1328-1329期, 2023/12/11 出刊, P2】</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