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份國人出境旅客數為291萬5,884人次,相比2019年同期已恢復5成2,旅客數每月都在逐步成長;1月份約為69萬人次、2月份約為65萬人次、3月份約為73萬人次、4月份約為83萬人次。
而今年1~4月出境目的地排名前五依序為,日本109萬人次、中國大陸27萬人次、韓國24萬人次、泰國21萬人次、越南20萬人次。
2023年1~4月出境前十排名 | ||
排名 | 國家 | 人次 |
1 | 日本 | 109萬6,056 |
2 | 中國大陸 | 27萬7,307 |
3 | 韓國 | 24萬4,378 |
4 | 泰國 | 21萬0,283 |
5 | 越南 | 20萬5,581 |
6 | 香港 | 19萬9,715 |
7 | 美國 | 13萬7,121 |
8 | 新加坡 | 10萬0,725 |
9 | 菲律賓 | 6萬1,183 |
10 | 馬來西亞 | 5萬9,739 |
日韓仍為大宗 加總後份額佔5成
根據觀光局台灣旅客出境目的地排名,日韓兩地分別拿下冠、季軍,今年1~4月前往日本旅遊人次為109萬6,056人次、韓國為24萬4,378人次,佔今年總體出境人次47%。
日本向來是國人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無人能撼動其地位,但韓國的表現亮眼,目前為止取得第3名的成績,或許可歸功於韓國政府的宣傳力道加重。近期韓國政府在推廣入境觀光,從5月底TTE旅展韓國展位就將近70多個,加上今年4∕1宣布台灣旅客入境免K-ETA電子簽證,都能一再感受到韓國政府恢復入境觀光的決心,後續韓國政府會端出哪些利多政策,值得關注。
未開放組團赴陸 商旅往返頻率高
2023年1~4月份前往中國大陸的旅客為27萬7,307人次,排名第2,僅次日本。兩岸之間的政治問題無解,持續交惡的情況下旅遊業依然無法恢復,即便陸委會於3∕10宣布,逐步恢復兩岸航點,目前也僅開放10個定期直航航點。在尚未恢復台灣旅行社經營大陸業務之前,前往大陸旅遊的旅客人次就已排名第2,可見台灣旅客對於前往中國大陸的需求仍然存在,但旅行社卻無法經營相關業務,不論是旅客或是業者來說,都相當不合理。
港澳方面,前往香港旅客為19萬9,715人次,澳門為5萬2,028人次,共計25萬1,743人次,佔2023年前4個月總體的8.6%。港澳兩地在疫情前,本就是台灣旅客的熱門旅遊目的地之一,相比2019年同期,僅恢復約3成,雖然目前表現不算亮眼,但台灣虎航從7月開始北中南直飛澳門,及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增加,降低旅客交通成本,加上暑期親子潮,定會再次帶動市場。
泰、越佔東南亞市場總體約6成
今年1~4月台灣旅客前往東南亞約為69萬人次,排名依序為泰國21萬0,283人次、越南20萬5,581人次、新加坡10萬0,725人次、菲律賓6萬1,183人次、馬來西亞5萬9739人次,其他為5萬2,822人次。
目前泰國、越南2國為東南亞主要旅遊目的地,佔總體6成,恢復率都超過7成,極有可能成為在疫情後首個恢復到2019年水準的國家。要注意的是,若是泰、越兩國持續熱門,在航班不足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外溢現象,消費者將轉而前往其他國家。
航空公司、旅遊局帶動市場氣氛
今年1~4月台灣旅客前往美國為13萬7,121人次,相比2019年同期恢復7成6。北美的市場主要都以學生、商務、探親、個人旅遊為主,隨著星宇航空於4月底開航北美,不僅提供旅客全新選擇,更順勢炒熱話題帶動市場氛圍,緊接著暑期遊學團出發,都有機會再帶動北美團體旅遊銷量。
從去年10月開放國境旅遊至今,出境旅遊已在快速恢復當中,不論是航空公司或是各國旅遊局駐台辦事處皆動作頻頻。
即便不如當初所預期的「報復性旅遊」,但依然可看見出國度假的需求旺盛。2023年正是旅行業元年,面對新的轉型,業者在疫情過後也需要積極調整腳步,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更大收益。(文=吳紹瑜 資料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2022∕10~2023∕4出境國家排名 ( 另外附歐洲地區加總) |
||
排名 | 國家 | 人次 |
1 | 日本 | 140萬9,156 |
2 | 中國大陸 | 35萬6,655 |
3 | 韓國 | 31萬2,965 |
4 | 泰國 | 27萬4,520 |
5 | 越南 | 26萬4,747 |
6 | 香港 | 24萬3,808 |
7 | 美國 | 17萬6,069 |
8 | 新加坡 | 13萬6,168 |
9 | 歐洲地區 | 10萬8,964 |
10 | 菲律賓 | 7萬8,320 |
11 | 馬來西亞 | 7萬5,360 |
2023年1~4月國人出境前十名國家∕地區 |
【TTN旅報1304-1305期, 2023/6/26 出刊, P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