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千萬觀光客如何達標?
產學界呼籲:開放兩岸市場 !

迎接疫後的觀光客報復潮大餅,台灣如何在國際間搶灘?當東南亞各國紛紛釋出免簽、優惠等政策搶攻鄰近市場,台灣如何策略因應?打破兩岸間複雜晦暗的局勢,開放觀光竟可能是另類國防解方?5∕8舉辦的2024台灣觀光產業論壇,透過產學界各抒建言,讓更多人看見台灣觀光再造千萬觀光客榮景的新契機。

這場由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中華兩岸旅行協會、台灣旅遊交流協會與觀光產業媒體旅報傳媒5∕8(三)於台北市婦聯會美齡樓舉辦的「2024台灣觀光產業論壇」,分別就「新冠疫情後的觀光復甦策略」、「開放組團赴陸旅遊的解套與挑戰」、「政策與觀光需求的平衡」3大議題進行探討,對產業振興提出建言,除到現場的產官學媒各界人士交流外,也開放線上直播邀請產業界代表參與。

2024台灣觀光產業論壇5∕8在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美齡樓8樓禮堂舉辦,台灣觀光產官學界重量級人物齊聚,為產業發聲。

近在咫尺的大陸市場,讓Inbound與Outbound業者充滿期待。終於等到交通部宣布2024年3月起解除赴陸旅遊禁團令,旅遊產品立刻啟動推廣,豈知,2024年2∕7又宣布6∕1起禁止組團赴大陸旅遊,讓旅行業前期投入成空,即便每日限額2,000人,這段時間仍有4,000團,近11萬人次出訪。政策大轉令高達8成的旅行業從業人員受到影響,觀光業代表多次提出呼籲、尋求解方也未果,惟期待透過這場會議討論,讓各界看見觀光產業的籲求。

- 廣告 -

政策有方 應提前部屬
自由行與團體客需並進

活動開場致詞中,交通部觀光署企劃組組長吳潔萍從觀光署策略推進,自疫情間振興方案到疫後台灣眾多推廣策略等,說明觀光署長久以來的努力,並強調將在國際投放更多行銷資源,擴大宣傳台灣觀光品牌3.0 「Waves of Wonder」。海基會文教處處長李政毅則展現對新政府的期許,從新政府推進兩岸友好互動的願景出發,強調政策到哪裡,海基會服務就到哪裡,全年無休。政府的努力與投入,產業都能感受。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呼籲有關單位,不應等待520新政府就職,政府的觀光政策應有延續性,現在就該推進,人力、運作都要超前部署。面對日客下滑4成、韓客下跌3成,還有已從第1跌至10名的大陸觀光客等,要如何回復市場?他期許少一點政治型態,多一點觀光民生經濟,台灣應擁抱全球市場。他強調,自由行旅客雖好,卻多半在大城市旅行,團體旅客才能深入鄉鎮縣市,帶動全台飯店旅宿與民生經濟。

主辦單位旅報傳媒董事長椎原正浩從媒體角度發聲,據交通部觀光署公佈數據,2023年台灣入境旅客數648萬6,951人次,與2019年1,186萬4,105人次相比,恢復率僅為54%;2023年國人出境旅客數為1,179萬5,834人次,相較2019年1,710萬1,335人次,已恢復近7成,可說既少了國旅客源,又得不到入境旅客補充,觀光業者難以為繼。疫後各國爭客,要實現今年破千萬人次的目標,少了大陸市場否實現?期許產官學媒攜手發聲,共促台灣觀光永續發展。


🔥 議題 1 🔥 現況:新冠疫情後的觀光復甦策略

疫情期間,觀光署執行觀光產業紓困、振興業務,持續整備國內旅遊資源與環境,帶動各縣市政府和觀光產業推動在地旅遊。接下來台灣該如何延續政策,在國際凸顯台灣旅遊特色以及打造台灣觀光品牌?如何達成千萬觀光客來台的策略?

(左起)台灣入境旅遊協會理事長許峻瑋、開南大學校長林玥秀、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理事長黃正聰、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旅報傳媒董事長椎原正浩。

入境解方:政策獎勵、友善觀光,加速簽證

台灣入境旅遊協會理事長 許峻瑋 (上圖左1)

國際旅客出國通常優先考慮周邊國家,日本是重要來台市場。疫後因匯率等因素影響日本旅客出國意願,若政府出台優惠獎勵補助,或有望吸引原本就喜愛台灣的旅客來台。韓國市場也有發展空間,但在語文翻譯、路牌指標等友善程度還需提高。期待解決稀少語言的導遊短缺,打造友善環境,更能讓旅人感動。

另一個趨勢~放寬簽證有助於吸引國際觀光客說來就來。政府雖然推出東南亞來台觀光簽證的「觀宏專案」,吸引優質觀光團來台,下件時間仍須7個工作天。其實許多國家如越南已推出線上eVisa,手機就能申請,期待「觀宏專案」也能下證時間縮短至7個日曆天,利於業者推廣。中國有近億客源,對等開放和主權當然重要,卻不妨礙觀光交流!以美國為例,中美間雖有地緣政治與經濟壁壘,卻不阻礙兩地旅遊!換個思維:觀光是促進世界和平的產業。

2024回到疫情前水準 重視永續觀光

開南大學校長 林玥秀 (上圖左2)

與國際相比,2023年來台旅客約649萬人次,較2019恢復率5.5成,來台旅客消費約新台幣2,700億元(較2019恢復率6成),成長稍緩。國旅市場約2億旅次,比2022年增加3,700萬旅次(+22%)國旅消費市場約新台幣4,900億元,較2022年約增加1,000億元(+27%),出境遊約1,179.6萬人次,與2019年的1,710.1萬人次相比,恢復率近7成,整體來說,今年1~3月的台灣出境旅客,已和疫前持平。此外,疫情改變旅遊風潮,觀光從「旅遊目的地」轉向「旅遊目的」,更重視永續觀光。

以大型活動促觀光
卓院長召集行政院觀光振興諮詢會議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 黃正聰 (上圖左3)

從數據觀察,疫後觀光整體活動復甦,出境遊快速回溫,受到機票及人事費用成本提高,航空、旅宿及旅行業者營收均有增長, 至於觀光旅宿業,包含國際旅客的住客回流,已和疫情前相近,唯入境市場成長不如預期。

要強化入境觀光,首先要對周邊國際市場,包括大陸釋出更多善意。其次可由政府牽頭支持,舉辦大型EVENT活動攬客,以美國創作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全球「時代巡迴演唱會」(The Eras Tour)為例,新加坡政府以每場補貼數百萬美元,爭取東南亞場次只能在新加坡舉辦,吸引他國粉絲慕名而來,今年3月6場演唱會,就為新加坡賺進18億收入。

期許準閣揆卓榮泰院長能親自召集「行政院觀光產業振興諮詢會議」,為政策拍版,落實觀光立國。

觀光立國不該是口號
開放陸生交流 讓陸客愛上台灣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陳家瑜 (上圖右2)

2030觀光政策白皮書中,台灣一再重申要「觀光立國」,先不論政策是否落實,若從生活化與國安的角度,開放兩岸觀光反而是最好的策略。在北京一場研討會曾聽大陸教授分享,陰雨夜從九份民宿主人手中接過熱湯圓湯時的感動:「那是我這輩子喝過最暖心的宵夜」。還有台商的朋友到台北101購物,滿意試吃後卻把信用卡忘在櫃檯,半天後發現,安然無恙取回。於是回大陸後和朋友分享:「不懂政府為什麼要打台灣,台灣人好可愛啊。」

這就是台灣的人情魅力。根據問券調查,陸客對台灣滿意度超過99%。試想:若兩岸像過去一樣友好交流,每天有幾萬個陸客、幾萬個陸生在台灣,大陸如何動手?這些旅客也會分享自己在台灣的感動,他們就是台灣最好的「國安防衛機制」,官方還無法做的,民間力量可以互補。開放觀光就能民間的力量,潛移默化,推進兩岸友善互動。


🔥 議題 2 🔥 拓局:開放組團赴陸旅遊的解套與挑戰

4∕28陸方宣布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只要「平潭-台灣」間客滾輪直航復航,還將恢復福建居民赴台團隊旅遊。唯台灣政府還是堅持雙向對等、全面開放。面對兩岸政府現階段仍無交集,兩岸觀光何時啟?怎麼啟?產業代表有話說。

(左起)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許晉睿、旅報傳媒董事長椎原正浩、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副教授∕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理事長黃正聰、台灣旅遊交流協會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賴瑟珍。

雙向釋善意
民間搭橋,啟動兩岸觀光交流

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蕭博仁 (上圖左1)

觀光產業對兩岸開放期待已久,為爭取早日開放,一度有呼聲要走上街頭,現在已有8千多份的連署書反映民意。據政府高層回應,520總統就職典禮時,台灣應會釋出極大善意,依照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馬習二會致詞時表態:樂見大陸民眾多到寶島看看;將採取更有力措施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交往交融的意向,若能雙向拓局,業界樂觀其成。
平潭客滾輪一開,車貨可同行,一趟就能有幾百位旅客往來,台灣進香團也多運用這條航線到福建朝聖。如果「平潭-台灣」復航,下一步就能啟動閩台間的旅客交流。其實福建是台灣4倍大,人口有4,100萬,GTP比台灣還高,閩台交流成為兩岸互動的新起點。2∕1國台辦曾致函陸委會,提出開航兩岸16條航線,但台灣未有回應,非常可惜。期待兩岸再搭溝通橋梁,甚至可由旅行公會牽線,邀陸委會派員擔任顧問,比照過去模式,民間搭橋在第3地溝通。期待有更多善意互動,傳接好球。

觀光應從市場需求著眼
勿以善小而不為

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 許晉睿 (上圖左2)

旅遊開放應從市場及需求著眼,足夠的善意是促進觀光交流的重要基礎。如果因為兩岸意識形態對抗,讓世界把台灣當成兵兇戰危的場域,怎麼可能去吸引全球觀光客?唯有擴大兩岸民間交流,投資人對台灣市場才有信心,觀光才能永續發展,當業者帶團去到世界交流,也宣傳台灣美好,政府卻要在6∕1停止兩岸旅客互訪,是否會讓世界對台灣缺乏信心?
無論兩岸開放的市場是大是小,不妨回想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善意再小也是善意,市場再小也是市場。
組團到大陸旅遊和陸客來台應該是兩件性質完全不同的事,即便現在兩岸溝通上有障礙,從市場著眼,不應該有任何理由禁止,兩岸和平交流,也是對台灣觀光最好的宣傳。

多做一點更有利
馬祖接待、小三通預備起

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理事長 黃正聰 (上圖右2)

觀光啟動需有前置作業,馬祖業者表示大陸宣布開放福建到馬祖旅遊後,小三通業者已開始準備,攜程網已開始和馬祖業者簽約,大陸也同步宣布20個城市可申辦大通證,兩岸觀光曙光已現。下一步只要開放「平潭-台灣」船班,還有望啟動約占陸客1∕5人次的福建市場。現在台灣每月到大陸的旅客約有20萬人次,大陸來台第三類旅客大約3萬人次,並不對等。台灣的禁團令只是讓到大陸觀光轉為地下化如散客拼團,對遊客更沒有保障!
建議台灣可以多釋放一點善意,對兩岸觀光發展更有利。若是平潭船班啟動讓福建市場開放後,陸客台有望逐步增加:台灣也解除禁團令,從每日2,000人開始,後續逐步對等開放人數、區域、航班及船班,最終有望不加限制,全面開放,幾個月內兩岸交流就能恢復如初。

大陸市場是通往國際市場的鑰匙
會展交流可先行

台灣旅遊交流協會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 賴瑟珍 (上圖右1)

大陸市場是通往國際市場鑰匙,當兩岸和平,世界就會對台灣有信心。兩岸僵局卡在雙方「對等」的定義,但其實兩岸旅遊也是從零到單向再到雙向,過程都不是「對等」的。現階段限制式的說法,或讓兩岸政府都倍感拘束,建議台灣政府可以主動「選客人」,從非觀光族群著手。開放大陸專業人士來台參加會展交流,讓專業人士恢復疫前的常態化,也讓台灣旅行業能接待會展、考察團,對整體觀光產業都有幫助。
只要兩岸專業人士交流啟動,台旅會在大陸北京、上海等地的辦事處就可邀請大陸旅行業者來台踩線考察。呼應官方「希望大陸的朋友可以到台灣走走」的思路,相信大陸文旅單位也會鼓勵組團社來台踩線,一來一往釋出善意,兩岸可以再往前走。期待520後,政府能夠落實觀光立國的目標,讓觀光成為兩岸潤滑劑,優先落實觀光政策,為觀光業創造有利的經營環境,讓好的人才願意留在這個產業。


🔥 議題 3 🔥 未來:取得政策與觀光需求的平衡

兩岸要和平發展並能正常對話,觀光交流扮演關鍵角色。兩岸觀光重啟初期,政策上更需要理性因應,讓產業都能借東風啟航,不應犧牲產業福祉,把觀光旅遊業當作政治籌碼!業者期待有更周全的策略因應,也是對新政府的期待!

(左起)中華民國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理事長張永成、中華民國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蕭景田、開南大學校長林玥秀、旅報傳媒董事長椎原正浩、中華觀光精品產業協會秘書長張國榮、中華民國觀光工廠促進協會理事長許立昇、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

先遞出橄欖枝
找關鍵人物支持

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理事長 張永成 (上圖左1)

品保協會是4千家旅行業代表,多次以「先遞出橄欖枝」、「找關鍵人物」等策略,為兩岸觀光率先破局。去年到大陸參加安徽旅行商大會時,也以此策略主動為兩岸觀光開路,在返台後向政府提出建言,可惜2月禁團令再起,也中斷了兩岸觀光交流的美好願景。兩岸領導人都對於觀光交流有期許,期待未來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鄭文燦及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董事長周永暉能主動出擊,釋出善意,表達樂意到大陸交流的意願。

有往有來有互動
保障台海安全 發展經濟效益

中華民國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蕭景田 (上圖左2)

台灣觀光旅館有2萬7千多間房間,疫情前住房率約67.3%,去年掉到60.76%。為何全世界在蓬勃發展的同時,台灣卻在後退,除了日本旅客來台減少,應急速上升的陸客,也從200多萬人次掉到20多萬人次。許多台灣人的祖輩都來自大陸,本就同根同源。政府也應該跳開政治意識形態,實際上兩岸不往來,反而更不安全。期許政府能考慮大陸觀光帶來的經濟效益, 更期待政府能聽到產業心聲。

永續X數位
品牌、魅力、智慧台灣

開南大學校長 林玥秀 (上圖左3)

交通部觀光署正邁向雙軸轉型、開創新局的「觀光轉型升級3部曲」。從2021~2023年的整備期、2024~2025年「轉型期」到2026~2030年「躍升期」推動,強化台灣觀光3.0品牌、觀光科技與科技觀光、建置數位分身與觀光雲、訂定分眾行銷策略、培訓觀光專業人才、鼓勵業界發揚社會企業責任。迎接千萬國際旅客,著力在港日韓(北三角)、新馬泰越菲(南三角)、雙印(印尼、印度)及歐美、中東杜拜等新興市場,並增加駐外辦事處及觀光服務處。

開放免簽及兩岸旅遊
輔導購物轉型 推動境內退稅

中華觀光精品產業協會秘書長 張國榮 (上圖右3)

兩岸和平,觀光先行,要爭取國際觀光客,應該一視同仁,廣迎八方來客,不應有任何限制。建議開放對台友善的國家有相對應的免簽優惠,可以吸引更多國際觀光客來台。回到產業面,沒有經濟效益的產業,是沒有發展性的,期待政府能修改觀光發展條例,將遊覽車、精品購物店及團體餐廳納入觀光產業一環。協會也能輔導購物店轉型,推動境內退稅店發展,並結合地方政府及資源,發展在地文創精品,讓更多旅客看見台灣之美。

拓展國際市場
要端出交通及產業優勢

中華民國觀光工廠促進協會理事長 許立昇 (上圖右2)

全台觀光工廠現在有158家,預計明年有68億的產值跟2,300萬人次,也許產值並不高,但來客數極多,可以帶動整個觀光動能。跨域與數位是觀光工廠兩支箭,近年觀光工廠也和國際接軌,主動出擊,向標竿學習。觀光工廠本身有其產業優勢,幾乎除了食、宿以外,遊購娛都可以涉獵,若加上數位層面的串聯,更可以增加能見度,期待政府加大對國際的獎勵政策與補助,完善交通接駁服務,吸引更多國際旅客來訪。

借鏡日本觀光戰略
減緩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問題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 陳家瑜 (上圖右1)

日本觀光這幾年推動觀光基本法,竟然也是解決日本人口老化的關鍵要素,每年3千萬的觀光客平均在日本待5天,等於每天多40萬人口在日本消費,日本為什麼衝觀光,其實也在解決減緩老齡化、少子化等問題,這是國家戰略理念非常重要的對應。此外,台灣觀光政策應該要有穩定性,如果一下開、一下放,會讓業者無所適從。觀光政策要有自主性,觀光署廣迎八方來客,不應變成政治籌碼。觀光政策更要有自信,這是國家產業重中之重。


【TTN旅報1349-1351期, 2024/05/13 出刊, P10-13】

旅報為何要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