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培訓台北市中華兩岸跨業交流協會 旅遊創新與在 地觀光產業發展提升培訓

提升自我競爭力與看到台灣旅遊的未來與趨勢

向來以協力培養各類產業菁英人才與開拓產業人脈網路的台北市中華兩岸跨業交流協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加發揮互助互惠之核心精神,配合政府以訓代賑政策,規劃8梯次的訓練課程,紮實的課程內容、堅強且熱情投入的講師,讓參與培訓的會員均深感收益良多。

由台北市中華兩岸跨業交流協會所舉辦的《旅遊創新與在地觀光產業發展提升培訓》,共計包含室內9天及戶外旅遊6天,課程內容共120小時,室內課程設計主要以網路數位精準行銷、直播經濟:實際操作直播實戰模式、專業攝影手法與團隊建立活動實際操演與文創產業實績分享、國際醫療旅遊市場分析、中東穆斯林文化深度分析與國際社交禮儀學習、未來兩岸觀光政策發展與AI智能運用導入未來旅遊趨勢等,以豐富多元化的內容提供觀光產業從業人員部嶄新的視野,在經驗豐專業講師引導下,活潑生動的上課方式更是讓學員們津津樂道、投入其中。

在首次推出以來獲得業界好口碑,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加強旅遊業職能培訓,補助課程不斷加開,共推出8個梯次。

【上、中圖】成果發表會上各組學員們發揮說學逗唱技巧,並剪接精采的影片,為此次課程留下精采的回憶。【下圖】情境劇碼多是帶團血淚史,引起學員共鳴。

數位行銷工具輕鬆上手

- 廣告 -

台北市中華兩岸跨業交流協會理事長彭廣正[主圖人物左]表示,協會包括各領域專業人士,120個會員中旅遊業僅占4成,其他包括醫生、律師、導演、會計師、保險業、智能科技業者、行銷專家等。課程內容並非講純粹旅遊,而是跨足醫療旅遊、旅遊糾紛等、行銷等,希望協助旅遊業者找到第2專長,提倡跳脫傳統的購物團,找到新的競爭力。協會過去一直舉辦專業培訓課程,此次配合政府提供同業免費培訓,讓同業在進修的同時獲得補助。

彭廣正指出,培訓課程共計8梯次,每梯次堅持15天,由於口碑佳,每梯次都很快爆滿。疫情改變消費型態,網路的運用更為普及,愈來愈多新世代透過Facebook、Youtube影片連結下單。所以從業人員不要害怕接觸,課程希望讓業者輕鬆上手,從寫腳本、拍片,以美食、宗教等主題切入,每個人都可以是直播主。課程中, 透過協會讓業者了解可以使用的工具。不少學員未來也想要自費參與進階的課程;第2週開始實際操作,如以手機錄製影片、剪接,相信導遊們若有這些技能,可提供旅客完善的服務;第3週則是上台做分享報告。6天戶外課程則以文化體驗為主軸,前往景點進行深度探訪、DIY體驗,並實際應用課堂上學到的攝影、剪輯技巧運用。整課程相當精實且實用,讓每位學員可以「現學現賣」,相當有成就感。

了解穆斯林文化 開拓多元市場

彭廣正認為,隨著市場愈來愈競爭,新的服務方式、更多的市場都相當重要。大多的學員沒有接觸過社群、行銷、中東文化,學員也體認到台灣不能太依賴單一市場,透過課程大家了解回教文化、國際社交禮儀,挖掘更多國家的旅客;藉由提供更友善的穆斯林旅遊環境,吸引阿拉伯、中東等地區的旅客,落實政府南向政策也是協會努力的方向。

第8梯次特別找來導演,效法韓劇推廣韓國景點,傳授如何行銷、包裝台灣特色景點,挖掘話題,讓海外遊客更有共鳴。之後也會規畫下半年的進階課程,鎖定不同的對象開課,讓不同領域的從業人員都可以精進職場技能。

聚焦生技醫療等專業領域
集中力道向國際行銷台灣

台北市中華兩岸跨業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彭蘇進[主圖人物右]認為,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可預期疫情結束後產業型態會改變,將來旅遊可能要結合專業,規劃更專精的旅遊產品,而非單純的旅遊。特殊主題如登山、潛水、影視、運動產業,旅遊產品要跨業結合,做專業深度的主題。

另一方面,過去導遊人員是一照到底,自考到執照後只受過一次訓練,中間並無進修機會,欠缺系統性地培訓導遊,這次透過不斷地訓練可讓導遊強化文化、經濟、工具的運用,使其技巧與思維都跟上時代。彭蘇進也認為,在疫情後可重新思考針對內勤OP、線控等比照金融業、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做有系統的訓練機制,建立證照制度,持續培訓從業人員。

台灣In/Outbound比例懸殊,Inbound的從業人員比例低,在接待上可聚焦專業國際醫療,這部分台灣有很好的條件,應該要有系統地發揚光大。在對外的國際行銷上,政府應該抓出主軸,建造台灣專業主題形象。至於Outbound部分蓬勃發展,但各市場比例卻很懸殊,建議可開發北非、中南美等地區,讓國人視野更開闊。

同時他也呼籲政府應該廣結善緣,不要太過於政治考量,全球觀光政策應與人為善,胸襟要更加開放,應從經濟角度為全民謀福利,路才會更寬廣。(撰文、攝影=魏苑玲 圖片提供=台北市中華兩岸跨業交流協會)

~ 《 精采生動的戶外體驗課程 》 ~

第7梯的戶外的課程包括北北基、大稻埕以及宜花3天2夜,不但讓學員可以實地踩線、充實自我,透過活動的安排,更加深彼此的情誼,120小時的課程中,大家也都交到了不少新朋友,未來彼此可交換業界訊息,拓展業務觸角。

【上圖】體驗單車旅遊。【中圖】嶄新規劃的和平島。【下圖】新竹眷村博物館體現眷村文化。
【上圖】九份文化導覽。【下圖左上】漁人碼頭。【下圖左下】獅頭山公園。【下圖右】學員們彼此建立良好的情誼。
~ 旅遊創新與在地觀光產業發展提升培訓課程內容與師資 ~
課程名稱 講師
旅遊團體動力學實務操作 彭蘇進
旅行業旅遊安全與緊急救援 許高慶
兩岸觀光政策未來發展與實務 鄧岱賢
中東回教文化與禮儀 利傳田
用手機做出美食旅遊自媒體影片 陳永慶
旅遊契約與糾紛處理 許高慶
東協旅遊市場解析 巫宗霖
行銷台灣在地文化 翁綾蔓
台灣旅遊生態整合暨智慧觀光發展 宋東寧
長途旅遊中的運動與保健 戴浚洋
FB經營技巧:經營心法與圖文攻略 簡妤庭
國際健檢實務操作 彭蘇進
AI時代的領航,數位轉型的策略與實踐 劉致堯
務業溝通與媒體客訴處理原則 唐玉書
國際醫療團參訪操作 彭廣正
保險和旅遊的關係與探討 周忠禾
國際品牌行銷 鄭宇庭
1.旅遊業也需要KOL嗎?解說部落客、Youtuber與旅遊業的親密關係;
2.旅行社行銷人應該懂的六大操作心
簡妤庭
遊輪旅遊與產業發展 呂江泉
旅行社常見的法律糾紛與應對措施 林泓毅
生態旅遊概論 徐慶國
自行車旅遊概論 徐慶國
旅遊社群行銷操作 蔡宗保
旅遊在地體驗翻轉觀光 翁綾蔓

【TTN旅報1149-51期, 2020/7/13 出刊, P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