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 巫 玫 慧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助理教授 |
|
學 歷 | ➤ 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 ➤ 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 ➤ 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管理學系學士 |
學界經歷 | ➤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助理教授 ➤ 育達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助理教授 |
業界經歷 | ➤ 雄獅旅遊 |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對自然追求的增加,全球露營愈發成為一種受歡迎的休閒活動,成為人們渴望自然和舒適的度假方式。根據Statista資料顯示,2024年全球露營產業的收益預計將達到438.9億美元,並預估到2028年全球露營人口數量預計將達到3.989億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40.2億美元。
不同地區和文化對於露營的理解和實踐各異,有的著重探險冒險,有的注重休閒度假。在發達國家,露營更成為一種生態旅遊的方式,強調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台灣,露營由傳統的露營轉變為懶人露營、奢華露營(GLAMPING)的趨勢,反映了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和人們對休閒方式的不斷追求。傳統的野營強調自給自足、親近自然,而奢華露營則著重於提供舒適的住宿、高品質的服務和豐富的娛樂活動,雖然滿足了現代人對便利和享受的需求,卻也在某種程度上背離了自然休閒的初衷。這樣的變遷引起了對露營原始目的的重新思考。
高標準的露營設施和服務需要更多資源和能源,這可能對自然環境造成負擔。露營地過度開發可能導致生態破壞,大量遊客湧入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和垃圾問題。因此,豪華露營興起需要更加謹慎地平衡舒適度和環境保護。
台灣目前僅有「露營場管理要點」來進行規範,且各露營場管轄單位為各縣市政府,這使得露營場域的管理和監管變得困難。缺乏法規支持,容易導致露營場地的混亂發展、無序競爭,也難以保護自然環境。政府應該積極介入,制定相應的法規,以引導和規範這一新興行業的發展,甚至在國土發展計畫中,亦應考量各區土地發展時的規範。依據交通部觀光署各露營場權管機關盤點露營場資訊平台(2024)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估算,全台有登記的合法露營區約有1,830處,其中以南投、苗栗、新竹佔最多,合計達全台54.8%的露營區。其中在官方網站上可查詢之合法露營區,全台僅177處(資料更新日期:2024年1∕18)。因此露營產生的糾紛也時有所聞。
Glamping露營活動亦有人說是飯店戶外化的延伸,因此讓許多民眾願意選擇懶人或豪華露營,既可享受戶外體驗又可以享受設施,因而也有專家認為豪華露營與建造旅遊飯店相比,是低碳排放的旅遊選擇。相比飯店建造,豪華露營可以透過提供本地食材,減少能源和水資源等的使用、使用太陽能電池板或風力發電機等可再生能源等作法,更容易實踐永續旅遊。因此不論是何種露營模式,我們都希望能將綠色永續觀念融入露營文化,滿足消費者需求,亦能使環境獲得永續護育。
依此,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一、綠色永續露營:
- 推動低碳足跡露營:
◼提倡租借或使用環保露營裝備,如再生材料製成的帳篷和生物降解的餐具。
◼鼓勵選用節能型照明和太陽能充電裝置,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選擇環保的交通方式,鼓勵共乘或由營主提供定點接駁方式前往。
◼正確處理人類排泄物和廚餘;落實營地內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 - 強化環境教育:
◼整合露營活動中的環保教育元素,提升參與者對生態保育的認識。
◼維護無痕山林和無痕露營的概念。
◼舉辦工作坊和講座,分享如何在露營中減少對自然的干擾。 - 建立永續露營指南:
◼制定一套環境友善的露營原則,供業者和露友參考,以確保活動的永續性。
◼鼓勵業者進行環境評估,制定相應的改進計劃。
二、ESG概念融入露營:
- 強調社會責任:
◼建立社區參與計畫,促進當地經濟和文化發展,同時減少對當地社群的負面影響。
◼鼓勵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合作,進行社會公益活動。 - 建立透明度機制:
◼強化露營業者的透明度,公開相關資訊,包括營運方式、環保措施和社會貢獻。
◼提倡ESG報告,向公眾揭示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表現。
三、法令規範與發展建議:
- 制定明確的法令:
◼加強對露營活動的法規制定,確保業者和露友在活動中的權益,同時保護自然環境。與相關機構密切合作,擬定完善的露營法令體系。 - 推動合法露營區評估:
◼建立明確合法露營區的評估機制,確保區域開發符合環保和社區發展的原則。
◼鼓勵業者主動參與評估,提升合法露營區的品質和形象。
(投稿=巫玫慧、整理=唐偉展)
【TTN旅報1339-1340期, 2024/02/26 出刊,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