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振興觀光 鼓勵走向山海!

時序入秋,國人迎來今年最後幾波的連續假期,不少新聞報導中秋與國慶期間,旅宿業者抱怨訂房率不如預期,一如既往在各大論壇出現正反討論聲浪,國內旅遊與出國度假孰優孰劣,各有主張!

近幾年每到連續假期,總會聽見業者抱怨國旅成長停滯不前,旅宿業認為國人訂房率不佳,但僅憑訂房率此單一數據,就能斷言國內旅遊毫無價值嗎?

台灣是一個小而美的島嶼,環遊本島一圈開車不過1,000公里;搭乘高鐵僅需90分鐘即可從台北抵達高雄。旅行的意義在於探索與發現,不少外籍旅客都表示,真正吸引他們來到台灣的理由是「壯麗的山巒與綿延海岸線」。

- 廣告 -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生在島嶼的民族本該有著如同維京人冒險精神,親海為生;但同時卻又受到17世紀以來漢民族天生的大陸型國家思維的枷鎖限制,台灣人對於山海的景仰大多都是望而卻步,「遠眺不敢褻玩」,僅有少數人能真正融入其中。不少國人對於旅遊的印象當然僅停留在市井之中的吃喝,要拿其與日韓等觀光發展更早的國家相比,當然認為台灣旅遊一無是處。

相較對東京、首爾這類面向國際的大都市,台灣各地的觀光景點缺乏通盤的規劃管理,城市充斥著千篇一律的夜市與老街、過高的住宿費用令人不願多停留。不少人究責於「政府效能不彰、缺乏魄力」,但對於台灣旅遊究竟該如何改善總是各說各話,政府就如同「父子騎驢」的故事般,永遠無法討好所有人。

實際上近幾年政府也意識到國旅問題,正在逐步思考改善,9∕15甫掛牌成立的「觀光署」就提出3大方向,其中以「強化國家公園及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合作,注重在地化經營」為首要目標。筆著認為,各地不同的「自然資源」才是台灣旅遊最獨特之處,縱然如此,要讓台灣人了解山林之中的奧秘談何容易,台灣政府從過去到現在總是以「安全」為由禁止民眾靠近水域、山林,隨著近幾年相關討論出現,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此議題。

因此,台灣旅遊在地化經營應該先從教育民眾認識周圍山海做起,全台灣從北到南都有獨特且珍貴的自然環境,讓每天生活在此的民眾探索腳下的土地,認識台灣旅遊最大的資產,海洋、潮汐、山林生態等。政府更應解除禁令,鼓勵民眾走進了解,再透過教育普及觀念,自然能改變大眾之間對於台灣觀光僅有單調重複的老街、夜市的印象。

要改革台灣觀光別無二法,必定要從腳下的土地出發,即便無法帶來立竿見影的成效,卻是改善台灣旅遊環境的重要起點。

採訪編輯
吳紹瑜

【TTN旅報1319-1320期, 2023/10/9 出刊, 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