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專訪新任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張錫聰》打造台灣從防疫大國成為觀光大國

大型旅行社應與在地業者形成夥伴關係 協助產品升級

自1983年任觀光局基層科員做起,歷任科長、風管處副處長,觀光局副組長、組長、主任秘書及副局長,張錫聰6/16正式升任交通部觀光局長,這正是觀光旅行業界之福-讓真正懂觀光的人來領導觀光。
張錫聰上任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新冠病毒所帶來無以彌補的產業衝擊;如何帶領觀光旅遊業突破困境,是他的挑戰,也是業界的期待!

PROFILE 張錫聰
|現任|交通部觀光局局長
|出生|1958年1月28日
|學歷|
❏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畢業
❏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畢業
|經歷|
❏ 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
❏ 交通部觀光局主任秘書
❏ 交通部觀光局組長
❏ 南投縣觀光局長

 

觀光局短中長期三階段施政方針

對於施行政策政方向,張錫聰心中有很清楚的藍圖,他簡要分為短中期與長期政策。短中期而言,因應疫情衝擊,趁勢體檢觀光產業結構,輔導體質不夠健全的產業轉型成長,等未來疫情趨緩,即能投入市場競爭;所以觀光局提出短期「觀光產業紓困方案」、中期「復甦及振興方案」及「觀光升級及轉型措施」。至於長期政策則會朝「Tourism 2030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所研議的「觀光產業永續發展」方針努力。

- 廣告 -

張錫聰指出,為使觀光產業順利銜接後續各項復甦與振興措施,中期的「觀光產業升級與轉型措施」為2021年開始的5年計畫,除為觀光建設的基礎打底外,也讓業者於疫情趨緩之際調整體質,內容包含「鼓勵區域觀光發展觀光圈、提升溫泉品牌與行銷知名度、旅宿業品質提升及觀光遊樂業優質化計畫、智慧觀光數位轉型」等補助。

而真正能讓台灣觀光產業脫胎換骨的,則是長期計畫-「Taiwan Tourism 2030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主軸分為組織法制變革、打造魅力景點、整備主題旅遊、廣拓觀光客源、優化產業環境、推展智慧體驗等6大項,共計提出23項策略及36項重點措施。

張錫聰認為,「觀光立國」是國家發展觀光產業願景,政府「觀光主流化」的概念是希望各部門施政、建設都要將觀光列為重心,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要有觀光思維,也就是「觀光局Xn」;這當中還包括修改不合時宜的法令、改善觀光產業經營環境,建立品牌、提升品質,期待業者的經營管理不再靠政府監督,而是內化提升 。

紓困3.0將以公平方式推出
研擬延長企業員工薪資補貼

雖然國旅大爆發,但國際疫情仍屬嚴峻,經營出境/入境旅行業者(含領隊及導遊人員),或是以國際旅客為主要客源的觀光旅館業,其營運仍屬艱困產業,政府計畫在7月中推出「紓困3.0版」。

張錫聰指出,紓困3.0將以公平方式推出,補助對象為旅行社、觀光旅館/一般旅館,如公司營業收入50%以上是國際旅客(以去年下半年申報為基準),但在此時國門封閉、等於業績至少衰退5成,研擬延長目前政策-員工薪資紓困補貼四成或是採取定額補助二擇一,但最終還是要等行政院核定。

鼓勵旅行業進行深度轉型
盼國旅趁此契機提升定位

旅行業將近85%以操作出境與入境業務為主,建議旅行產業應在這波疫情後進行深度轉型!

張錫聰分析,台灣優勢就是防疫做得好,啟動旅遊相對容易,但住房率還是有區域性的差別,像都會區的飯店住房率還是低,至於郊區、度假區以及需要搭機的花東、離島住房率就提高許多。

當國人無法出國旅遊而選擇留在國內旅遊,觀光局輔導相關公協會結合台灣「深度文化在地內容」,豐富旅行社國旅產品線,挖掘台灣特色遊程與在地文化體驗或探險行程,希望能趁這次疫情「促使觀光產業轉型,並開始推動精緻旅遊」,讓消費者願意花費更多時間跟金錢留在台灣。

正面看大型旅行社進入國旅市場
為1,600萬出國旅客找到愛玩台灣的理由

面對大型旅行社投入國旅市場,張錫聰在乎的是:「有沒有幫當地產品做出轉型與提升旅遊品質,以及有沒有與在地業者形成夥伴關係」。

當然,也許當地業者會有疑慮,像是飯店房間被訂滿了、客人被搶走了;但張錫聰認為重點在「業者的心態」,畢竟台灣是自由經濟市場,政府介入不多,靠的還是市場機制去運作,消費者比較產品內容就能找出價格落差的原因;唯有旅遊資訊透明化才能做出差異化。

大型旅行社投入國旅,如正面看待,業者挾著優勢的操團技術、綿密通路與創新思維,在產品設計與行銷上有助提升國旅品質;而領隊人員海外見多識廣具國際觀,轉帶國旅團也可以協助找出國旅問題、進行改良提升。

張錫聰分析,大型旅行社「以顧客導向經營國旅團」,會注意到旅客需求、感受,也會有「產業鏈」的思維;推出行程之前會安排踩線、產品包裝,之後歸類元素、客群分類,並深入到與在地小型旅行社合作;如何促成大型業者與在地業者的良性發展、讓雙方業者在包裝產品時都有利潤可獲,也許這是一次很好的契機。

另外,也有不少小型旅行社,專長是目的地旅遊,懂得尋找體驗式私密景點,提供旅客深刻記憶、稀有及具故事性的活動,如有機會發展成潮流、逐漸狀大,亦能成為大型旅行社未來的合作夥伴。

台灣疫情穩定是最佳國際旅遊推廣
疫後旅遊首推台灣 鼓勵安心來台遊

觀光局透過三階段「防疫踩線旅遊」、「安心旅遊」及「國際行銷推廣」等旅遊規劃,積極協助受疫情衝擊的觀光產業推動振興措施。

張錫聰表示,目前進入第二階段安心旅遊(7月~10月),在檢討以往國旅補助方案、予以簡化及獎助型態單純化後,推出「安心旅遊-國旅補助計畫」。而第三階段國際行銷推廣(視疫情緩解狀況,預計第3季),會推動國際雙邊旅遊合作,強化鄰近國家各市場宣傳,主推安心來台旅遊,藉此振興國內觀光產業。

為及早佈署振興國際來台市場,觀光局在6月上旬舉辦多場與Inbound業者意見交流會議並取得共識-「台灣的疫情穩定即是最好的國際入境旅遊推廣」,要讓世界各地看到台灣防疫成果,使國際旅客安心來台旅遊。

觀光局構思的是「先恢復國際旅客來台信心、再衝刺來台旅客數量」,藉由對消費者行為及相關產業數據分析,加強自由行市場推廣;也會擇定主力客源市場推動深度開發計畫,輔以包機及修學旅行獎助,同時推出機票及各種交通運具等優惠,吸引各主要客源市場旅客選擇來台灣作為疫後旅遊目的地。

張錫聰也透漏,7月中旬將召開「2020駐外辦事處行銷推廣研討線上會議」,各市場辦事處團隊將以新思維提前佈局,當開放邊境後即刻啟動各項振興方案。(採訪、撰文=唐偉展 攝影=王修文)


7處風管處 優先推動觀光圈
結合民間力量 組成區域觀光產業聯盟

「觀光圈(區域觀光發展結盟)」是台灣下階段發展觀光的策略之一,觀光局針對所轄13個管理處中優先選出7個推動示範,計有「東北角、參山、日月潭、阿里山、大鵬灣、西拉雅、雲嘉南」。

張錫聰指出,因應民情不同,台灣將以觀光圈(區域觀光產業聯盟)為主軸,而非「DMO」(觀光目的地行銷暨管理組織)。推動方向為各風管處以「旅遊帶的概念整合在地組織、產業夥伴,組成觀光圈」,在確定主題品牌產品後,分成「景區整備、國內旅遊及國際行銷」等三方面執行;如此既可避免各管理處重複成立觀光圈,也能有效結合民間的力量,慢慢發揮更大的綜效擴張到圈外。

也就是說,風管處將是輔導者的角色,協助地方討論出議題、解決方案,協助活絡地方產業、導入遊客,讓區域觀光發展可以達到永續經營(含財源及人力)目標,並鼓勵有熱忱的業者加入。


【TTN旅報1149-51期, 2020/7/13 出刊, 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