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乡村周末】遇見伊春和森林裡的家 (下)

時光太遙遠了,遠到似乎是一個神話傳說。在沒有抵達嘉蔭之前,恐龍彷彿只是存在於神話裡的生物,以他們龐大的身形和繁多的種類,何以統治地球時間長達約1.6億後,因不明原因而慘遭滅絕?

【上圖】攝影:韓加君。【下圖】攝影:王勇。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尋找恐龍遺蹤

「出現於三疊紀,鼎盛於侏羅紀、白堊紀中期,滅絕於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這些地質學意義上的紀年對於我們來說簡直難以理解,然而,光陰的長河就是這樣浩瀚,隨著地球環境的劇烈變化,大型原始類哺乳爬行動物開始了滅絕與重生、進化與演變,各種掠食性恐龍出現並成為地球的主人,陸地奔走的、空中飛翔的、海裡遨遊的,恐龍儼然是地球的最高統治者。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但無論哪種說法,都只是沒有證據的推測,唯有嘉蔭恐龍博物館的恐龍骨骼化石,展現著遠古時代地球霸主的威武雄壯。

- 廣告 -

嘉蔭恐龍博物館位於縣城西9公里處的龍骨山,坐落於嘉蔭恐龍地質公園內,是一處園館合一的恐龍骨骼化石館藏地。園區占地面積38.44平方公里,異特龍、角鼻龍、蠻龍、腕龍、梁龍等246種恐龍石雕分佈在園區的草木間。

資料顯示,恐龍壽命平均在150年左右,最長者可達300年,這是根據恐龍骨骼發掘科考而來。嘉蔭恐龍博物館內,一架巨大的恐龍骨架格外引人注目,它的腳下有一塊牌匾,上寫「神州第一龍」。不過這具骨架完全是複製品,真品被俄國地質學家以「跨國科考」名義運走。1902年,俄國地質學家在嘉蔭挖掘出中國第一具完整恐龍骨架化石後,轟動世界。如今,這具高達4.5公尺、長達8公尺的恐龍骨架化石被保存在俄羅斯聖彼德堡的前蘇聯地質博物館裡,而嘉蔭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

與「神州第一龍」相鄰的是一架「鴨嘴龍」,完全是真骨化石,屬於6500萬年前絕跡最晚的那批恐龍之一。博物館二樓的玻璃櫃裡還有許多鴨嘴龍骨骼化石,如頭骨化石、脛骨化石、尾椎骨化石、胸骨化石、背椎化石、脈弧化石等。

一具完整的呈蜷縮樣的恐龍化石吸引遊客注意,講解員說這是一具沉睡中的恐龍,也就是說它在沉睡中被淹沒。恐龍考古專家董枝明認為,6500萬年前,如三亞般的嘉蔭突然天地變色,疾風驟雨夾雜著泥石咆哮而來。在大自然面前,毫無掙扎餘地的生物瞬間窒息而死,屍體迅速被肢解,大大小小的骨骼混著大量泥石被覆蓋掩埋。之所以如此推測,是因為恐龍骨骼化石周邊堆積著大量泥沙,發掘出的大部分恐龍骨架支離破碎。於是也有專家認為,這一觀點與小行星撞擊說有因果關係,極有可能是小天體撞擊地球引發了海嘯及火山爆發,嘉蔭恐龍則在突發的洪水和泥石流中集體消亡。

在這座博物館裡還有一個古植物廳,展示的是嘉蔭地區發掘出的古植物化石,諸如嘉蔭蓮、槭葉蛇葡萄、嘉蔭大勒比葉、銀杏等11種植物,它們的葉片脈絡,已深深印刻在泥土石塊上。

前些年,古植物學家在嘉蔭發現了據說是中國最早的「蓮」化石,將其命名為「嘉蔭蓮」。嘉蔭蓮距今約8,300萬至8,600萬年,將我國蓮化石紀錄提前了3,000多萬年。細細觀察,嘉蔭蓮葉形狀與現在的圓形蓮葉不同,呈橢圓形,葉脈紋路分叉較多成細網格狀,這枚化石也被稱作「中國第一蓮」。

流連於展廳,你會發現地球在幾十億年的演變中,有無數物種誕生,也有無數物種湮滅,但是歲月賦予了這些物種一種神奇的存在方式,那就是化石。透過它們,我們似乎能瞭解腳下這片大地的變遷和生命的過往,它們在天地之間孕育,從無盡的遠古走來,那不滅的遺韻,給人類無限啟迪和遐想。
(文=放豬江湖)

| 票價 | RMB65元/人
| 開放時間 | 全年


( 攝影=韓加君 )
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的深潭奇峰

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原名「貓狼溝」,因澗深林茂,常有狼蟲虎豹出沒而得名,後因風景優美以及取「貓狼」諧音,才更名為「茅蘭溝」。

對於森林覆蓋率近70%的嘉蔭來說,發源於森林公園西部小興安嶺北坡的五子旗大崗,呈西南—東北向延伸流入黑龍江的茅蘭河更為珍貴。

進入茅蘭溝,先要下行入穀。據地質學家考證,這是億萬年前地殼變遷、褶皺斷裂形成的一道深谷。由於沒有人為的開墾採伐和商業活動,茅蘭溝一直保持著原始風貌,不僅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和天然次生林,還有種類繁多的花草植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顯得粗獷隨性。遊客在溝谷內行走,多半時間都是沿河相伴而行,越往裡走,山林越顯寧靜,即便是身邊人群洶湧,也還是覺得靜,仿佛億萬年前的時間都黏在了綠葉草間水滴之上,只要閉上雙眼,就能毫不費力地回到亙古久遠的天地洪荒之中。

茅蘭溝穀長15公里,兩側層巒疊嶂,群峰突起,走起來並不是很累。全程最累的地方大約就是黑龍潭附近一條高一兩百級的天梯。天梯陡峭險峻,向上望去,山峰聳立,崗巒起伏。茅蘭河在這裡沿陡峭峽谷激流奔湧,鬥折蛇行後蜿蜒而下,積水成為黑龍潭。雖然論規模和氣勢,茅蘭溝的瀑布並不算什麼,但在滿目青山環繞中,它的出現還是會讓人眼前一亮。

爬上天梯後再走一小段路,有兩個觀景台,第一個可以看到黑龍潭以及瀑布。另外一個觀景台可以將夾岸森然的溝穀一覽無遺,還可以看到景區內一座座突兀而起的山峰,讓人疑心是到了張家界。

夏天,就是應該去森林公園,雖然當天遊玩過程中也是氣喘吁吁,累得仿佛不知道自己到底身在何處,可是現在回想起來,記憶裡就似乎只剩下揮之不去的綠。(文=鄧敏敏)

| 地址 | 伊春市嘉蔭縣向陽鄉茅蘭溝村
| 票價 | RMB65元/人
| 開放時間 | 5~10月下旬


( 攝影=韓加君 )
嘉蔭中俄界江旅遊區的江上國界

作為中國第三大河、世界十大河之一,黑龍江這條寬闊的墨綠色河流蜿蜒切過馬蹄形的東北亞陸地,一直奔向深黑蒼茫的太平洋,成書於14世紀的《遼史》第一次將其定名為「黑龍江」。

因為黑龍江省的緣故,大多數時候,都會忘記原來還有黑龍江這樣一條河。
嘉蔭境內的中俄界江北起葛貢河口,南至嘉蔭河口,全長249.5公里,其中嘉蔭中俄界江旅遊區江段長13公里。據說有哈爾濱人經常自駕到嘉蔭看黑龍江。雖為邊境城市,但嘉蔭卻見不到熱火朝天的邊貿景象,更見不到大包小包的俄羅斯人,只有零星幾個叫「喀秋莎」的小賣店提醒著這座城市的身份。

最熱鬧的還是中俄界江邊上的沙灘,並排停放著越野車、私家車,有人在釣魚、有人在搭帳篷、有人在游泳、有人在野餐,最匪夷所思的是還有人在沖洗車輛。到嘉蔭避暑旅遊休閒的人們,除了進森林、看恐龍,還可以選擇在黑龍江畔沿江慢行,看渾圓如火球的夕陽沉入江心。

遊客可以選擇搭遊船遊覽黑龍江,雖然無法全程領略蜿蜒如黑龍的大界江,也沒有辦法看到險峻奇美的龍江三峽,以及煙波浩渺的江上日出日落。遊船破開界江,拖出浪花一朵朵,沿江兩岸風光迥然不同,雖然主要都是平原,但是中國一側種植業較發達,建築物密集,而俄羅斯一側則人煙稀少,景觀以樹木灌叢為主。

黑龍江中游島嶼眾多,中方一側有名的就有28座,太平島宛若一顆墨綠的珍珠鑲嵌在中國一側的江上,四周水波蕩漾,任憑島外驕陽似火,島上也是鬱鬱蔥蔥、茂樹蔭蔚、幽靜秀美。與黑龍江上其他島嶼不同,太平島中間還有一個不算小的湖泊,豐水期水鳥成群,岸邊開滿各種野花,風景如畫。(文=鄧敏敏)


 【鄉村週末】
電話:+86-10-85166238、+86-10-85166216
信箱:cunbu2013@126.com_


【TTN旅報1105期, 2019/8/26 出刊, P54-55】


【鄉村週末】遇見伊春和森林裡的家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