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節不平靜!年代旅遊富國島丟包旅客事件,不僅影響旅客出遊權益,更賠上整體旅行業的聲譽:「參團風險大,不如自由行…,出國團體旅遊竟然會被丟包,旅行社太黑心了…,自由行才是好選擇…」成為媒體的主新聞。
曾經,農曆年節確實是不肖旅行業者選擇捲款落跑的時間點,過往案例不少,近年相對平靜,主因就是品保在處理這類狀況後,有了提前預防機制。
往年年節前,各公協會會針對市場廣告進行了解,對於有些業者團量特別大、價格低於行情,品保會要求業者提供訂位資訊,既保障消費者權益也顧到旅行業形象。
今年,是疫情後真正第一個讓民眾放心出遊的春節。出國旅遊需求大,業者生意好、利潤高、交易熱絡,基於這樣的認知,出境市場一片榮景,這是否使得品保輕忽而忘了啟動預防機制?當然,旅遊媒介更加發達以及多樣性變化的時代,考驗品保已不能靠單一目標(報紙)就能了解業者業務量是否異常了。
市場是變動的,要想一窺全貌本就具難度,尤其蓄意或惡性業者,在春節大量收客後倒帳一走了之,將履約責任及糾紛推給品保善後,更是難以防範,品保能做的只是降低出險,更重要的其實是同業間的訊息交流。
我們鼓勵業者,基於共同維護市場安定與整體業界信譽,如發現同業產品售價或是團量有異狀,不妨提供訊息給品保或觀光署參考。品保更該利用這次經驗再次強化防範未然的通報系統與機制,市場已非單靠傳統媒體宣傳廣告就能掌握。
此事件對旅行業界影響可分為四層面,一、「社會觀感」,民眾對旅行業者的信任度大幅降低,近期旅行業如有任何對政府政策的抗爭將很難獲得社會支持;二、「品牌效應」更強,未來消費者出遊會選擇公司規模大、品牌知名度高或上市櫃旅行社,對其他近4千家旅行業者並不公平;三、「同業間的信用期」被壓縮,同業間的交易基本就是現金交易,或出發前結清款項(直售業者早在出發前就收到旅客全額款項),此事件發生後,將縮短業者之間的交易信用期;四、業者未來如要操作航空公司的部分包機業務,航空可能擬定更嚴謹的門檻或提高業者設定在航空公司的保證金。
品保協會屬於共保機制,目前累積業者繳納保證金有約7億元,是被社會大眾所信賴的組織;如何重拾民眾對其信心、強化事前防範的機制,需要業者們集思廣益。
為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建議品保或許可先暫停新會員的加入,待內部重整並強化約束力後再重新接受新會員的入會申請。
總編輯
唐偉展
【TTN旅報1339-1340期, 2024/02/26 出刊, P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