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海旅會研學旅遊系列之陝西篇】走訪華夏文明 展閱漢唐盛世

《 2019華夏文明•薪火相傳遊學系列(十一) 》
以西安為中心的渭河平原,就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關中地區,這裡孕育了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周、秦、漢、隋、唐等共13個朝代在此建都。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主辦的「華夏文明.薪火相傳」台灣青年學子陜西尋根問祖研學團,以台東大學師生為主,進行這具有海外「移地教學」功能的交流活動,學生透過實地的參訪,觸摸古老文明,驚歎於風雲變幻的歷史與璀璨的漢唐盛世。 ( 文、攝影=雷伯平 )

 考察日期  6/26~7/3
 考察地點  延安大學、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西安歷史博物館、西安博物院、慈恩寺遺址公園/大雁塔、碑林/書院門一條街、西安古城牆、回民一條街、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漢城湖遺址公園、大唐不夜城、興教寺、黃帝陵、壺口瀑布、華山、楊家嶺以及棗園
 參與師生  台東大學、東華大學、亞東科技大學和義守大學等4所學校與師生共34人。
 主  辦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
 協  辦  安捷國際旅行社

【上圖】識陜西最佳的啟始點 陜西歷史博物館、【中圖】 西安古城牆、【下圖左】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區、【下圖右】學生於大唐不夜城。

西地處內陸中心腹地,是亞歐大陸橋(以橫跨亞歐大陸的鐵路運輸系統),亞洲段的中心和進入大西北的門戶,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樞紐,同時也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處處是厚重的歷史文化遺存和積累,旅遊資源豐富,是世界各國遊客來中國必訪的熱門旅遊地區。

- 廣告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被譽為「華夏珍寶庫」

師生認識陜西最佳的啟始點,這裡珍藏了陜西出土歷朝歷代37萬餘件文物,是中華文明,數千年來最燦爛的代表,西周的青銅器、秦朝兵馬俑、漢朝的皇后玉璽、大唐三彩俑、宋金時期的耀州窯…,從周、秦、漢、唐這些中國最輝煌朝代的深刻印跡中,了解千年中國盛世,讓人身為華夏兒女感到驕傲和自豪,並帶這份自信,邁向未來。

西安 千年古都 絲路起點

師生參觀西安博物院,進一步認識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在秦漢時期的咸陽人口接近100萬,是當時世界最大城市,漢唐時期的長安已經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古代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影響著亞洲鄰國。


【上圖】台師生與延安大學學生和雷偉黨委書記(左前1)合影、【中圖】延安大學內的窯洞建築群前 兩岸學生合影、【下圖左】與延安大學學生分組進行交流、【下圖右】學生互留微信 道珍重再見。
《研學團參訪陝西》校園交流
參訪交流延安大學

由教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雷偉親自引領師生做校園導覽,並為學生上一堂簡短通識課,介紹連通關中平原和內蒙,有「塞上咽喉」之稱的延安,這裡是北方草原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交界,發展出由黃土高原所形成,有特色、有衝擊力的陜北風情文化,同時也介紹了延安大學的歷史和沿革。同學們從行程中的黃帝陵、壺口瀑布和沿途「植綠造綠」後的黃土高坡以及楊家嶺和棗園,對延安地區也有部份的印證和概括的了解。 雷偉書記表示,去年帶領延安大學學生訪問團造訪台東大學,得到台東大學師生熱情友好的接待 留下了「一次台東行,一生台東情」深刻印記,也希望這次研學來訪,師生也能留下「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的美好印記,二校之間,特別是同學,能建立舒服的友誼。

之後學生分組進行交流,很快的在校園裡打成一片,彼此交換學習心得和生活上的點點滴滴,最後走到校園內文匯山的窯洞,據說這是世界最大的窯洞建築群,共有六層,是延大的標誌性建築,上面5層已是「窯洞賓館」,第一層是校史館。


【上圖】【中圖右】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兵馬俑(考古、修復兵馬俑的工作一直在進行中)、【中圖左】秦俑情的文韜武略片段、【下圖左】師生在華山上合影、【下圖右】師生在華山腳下合影。
《研學團參訪陝西》景區參訪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
展現秦王朝的輝煌與雄渾
當師生親眼看到這些氣勢磅礡的陶俑軍勢陣容,無不驚嘆,猶如當年秦始皇征戰六國,揮戈沙場的震撼情景再現,並想像有六分之五還埋在地底下,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陶俑形態各異,從已出整理出土的一千多個陶俑、陶馬來看,幾乎無一雷同,再現了秦軍的風範,是一個時代的歷史縮影與佐證。

秦俑情 ♦
讓文物、歷史、文化說話
耗資人民幣七億打造而成,師生宛如穿越兩千年的時光,回到那個英風烈骨、金戈鐵馬的大秦時代,內容分為秦俑復活、文韜武略(見上圖)、統一六國、穿越時空、天下大和五個部分。運用了當下最先進LED透明螢幕和全息影像技術,畫面懸浮於空,如夢似幻,以更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加深大家對秦文化和兵馬俑的共鳴和感動。

西獄華山 ♦
奇險天下第一山
華山之奇,全在於險。宋朝詩人寇準讚美華山「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然而到訪當天雨下不停,所以掩飾了華山奇、險、峻、秀的本質,以另一種方式呈現華山在雲霧中朦朧的美。呼吸著濕潤中帶著清香味的新鮮空氣,看山峰雲霧縈繞,宛若一幅找不到邊際水墨丹青寫意畫。

【上圖】師生在黃帝陵合影、【中圖左】黃帝陵、【中圖右】同學於壺口瀑布合影、【下圖】中國第二大瀑布 壺口瀑布。

黃帝陵 ♦
被譽為「天下第一陵」
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四周古柏成林,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的古柏群,共8萬餘株,千年以上的多達3萬餘株。「黃帝手植柏」距今五千餘年,相傳為黃帝親手所植,是中國十大古樹之首,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蒼勁挺拔,象徵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

壺口瀑布 ♦
黃河「玉關九轉一壺收」
有些學生終於圓夢來到中華母親河旁,目賭巨浪翻滾,耳聞濤聲鎮天。黃河流至宜川,晉陝兩岸蒼山巍巍,驟然從300米寬,收束為50餘米寬的急流,滔滔黃水從斷崖飛瀉而下,形成特大麻馬蹄狀瀑布群,素有「金瀑」的美譽,瀑流排江倒海如獅吼,也如同巨壺沸騰。


台灣師生研學旅行心得

【1】團長台東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莊佩芬、【2】台東大學數媒與文產學系四年級 張韶玲、【3】金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四年級 呂冠緯、【4】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三年級 陳穎盈、【5】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三年級 陳穎盈。

團長|台東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莊佩芬 [1]
兩岸校際交流促進了解和友誼
學生交流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人跟人互相學習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學生們有機會來交流要好好珍惜,希望這樣的機會,未來還是會持續。這次交流收獲很豐盛,我個人做絲路薩滿的研究和教學,在這裡感受到非常高層次、正向的頻率, 這個頻率如果有機會讓人接上的話,其實是可讓更多人在生活中更平靜,絲路不僅於經濟,也是身心靈的豐富旅程,可分享給全世界。

台東大學數媒與文產學系四年級 張韶玲 [2]
多交流 才有客觀的認知和判斷
在延安大學交流或是之前我在蘭州大學當交換生的時候,這邊很容易發現有很多美好的、正面的、積極的事物以及一股向上的力量。我也特別喜歡這邊乾燥的環境,在台灣久了,常看到很多大陸負面的新聞,有機會要自己來看看,才能有客觀的認知和判斷。

金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四年級 呂冠緯 [3]
令人驚嘆兵馬俑 百聞不如一見
這次看到令人驚嘆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非常感動,我從小對歷史就有高度熱忱,對秦漢時期的歷史很嚮往,能來到這裡親自感受非常開心,同時又能體驗這裡不同的民俗風情和飲食。登上華山也非常震撼,小時候看過金庸小說,來到這裡,也大開眼界。

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三年級 陳穎盈 [4]
研學團活動 打開自己的視野
我參加過多次交流活動,每次有不一樣的感觸。這次感受比較深刻是史詩大秀「秦俑情」,燈光、演員、音效、表演都很專業,是值回票價的演出。在兵馬俑博物館看到不同軍種的俑人和其規模,親自感受到秦王朝如何盛極一時。於陜西、山西交界的壺口瀑布,看黃河波濤洶湧,生生不息,終於理解為什麼黃河被稱為中國的母親河。

台東大學教育系一年級 謝明穎 [5]
在交流學習旅遊中 活化學校課本知識
第一次來大陸就是想看各種文化、歷史、古蹟不同的樣貌。到了延安大學交流,學生來自大陸各省份,都很熱情,那裡很有特色地,把黃土高坡的窯洞融入到學校,非常獨特。最棒的收穫是可以親眼看到以前在國、高中社會課本上的地理知識,那種感覺和課本完全不一樣,也可以感受到當地人的生活,聽聽他們的口音,收獲很多。


【TTN旅報1102期, 2019/8/5 出刊, P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