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在地連結、人才培育、國際連結
食農教育 開展文化產業之旅

PROFILE | 唐 受 衡 Candy S. H. Tang
僑光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學 歷 文化大學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文化大學企管系學士
學界經歷 僑光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專任助理教授
文化大學進修部休閒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業界經歷 金球旅行社副總經理
中華民國觀光領隊協會副理事長

教育部從2018年開始推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聚焦在地連結、人才培育、國際連結等面向及各項議題,積極協助地方永續發展,期許USR計畫在大學社會參與中扮演重要角色與推手。

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案例
「烏溪流『育』,創意長銷」計畫

筆者於2023年在僑光科技大學觀光系任教期間,受邀參與為僑光科技大學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以「跨域長銷新烏溪」為發想,參酌南投在地團體與小農之意見,提出「烏溪流『育』,創意長銷」計畫,希冀提供非農業學科學生以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結合實作場域需求,協助解決烏溪流域小農農產行銷、長者與學童關懷等議題,同時深化學生食農教育理念。

團隊適度從「生產面-農業類學生」移轉至多元面向發展,擬由「銷售面-商業類學生」和「觀光體驗面-觀光餐旅學生」來面對問題,共同推廣在地優質農產品,透過商業交易活動使農產品有效配置價值,進而由計畫團隊開發不同特色農產品共組禮盒,產生合理利潤才能使在地農業及社區永續,期待達到「不是最大,追求最好」產銷共好共融及在地文化傳承之願景。

- 廣告 -

AI技術應用促進農村再造與升級
提升社區吸引力和競爭力

該計畫由課程設計導引學生協助農戶品牌設計、農作物創意加工及媒合企業參與,搭建銷售多元合作與平台鏈結機制,並協助地方人才行銷技能培育,彌補農友人力、能力之不足。

例如,透過AI影音行銷導覽教學,農村地區可以展示當地的文化、歷史和傳統,為遊客提供更豐富的旅遊體驗,增加當地特色的吸引力,促進觀光業的發展。此外並推動學生農村體驗參訪,挹注年輕學生的創意發想,串聯農村旅遊與生態關懷,轉換食農素養為實質經濟動能。

更藉由深化在地特色農作物擴散至農村文化,啟動農業結合在地文化活動體驗(菇神慶、愛玉…),帶動具場域文化底蘊之產業之旅,翻轉在地產業面貌。

尤其,AI技術的應用為農村地區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促進了農村的再造與升級,同時也提升了當地社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設計農村生態旅遊
培養在地人才 塑造文化體驗

計畫開展有三大面向,包括:

  1. 食農教育人才培育:學生透過實際場域接觸與訪談,了解在地農產、有機與生產履歷,讓這群未來的消費主力能因了解在地優質農產的種植與價值,推動本土生產在地消費,以呼應農業食材在地的自給率。
  2. 烏溪優質農產孕育:學生運用所學為農業產銷加值,從包裝、加工、品牌設計、禮盒組合提案等面向,協助在地農產至都會地區市集、店鋪展售,另以電商平台行銷協助農戶接洽商業平台上架事宜,彌補農戶宣傳人力及能力之不足。此外,再依當地農作物的生產季節,設計農村生態旅遊,轉換食農素養為實質銷售動能,強化對外能見度,並開設培力課程,帶動地方人士投入,培養在地人才。
  3. 文化傳承在地養育:為關懷長者健康,團隊尋求外部資源強化對社區的關懷協助,結合電視與IoT穿戴式手套所打造出的AI運動肌力訓練,將健康運動與有線電視大屏幕做整合,推行長者遠距照護服務。並善用社區耆老寶貴的經驗與知識,汲取在地歷史、農村文化資源,塑造當地獨一無二的文化體驗,也提升長者的自我價值。

(投稿=唐受衡、整理=唐偉展)


【TTN旅報1347-1348期, 2024/04/22 出刊, 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