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台虎的本土化之路

今年一月份適逢農曆春節,出入境旅遊市場暢旺,航空公司大多愉快進補。

台灣僅存的唯一LCC台灣虎航,歷經去年底與欣虎的多方喊話,最後由母公司華航買回所有股權後,市場價值大幅提高。

挾著母集團全力支持,董事長張鴻鐘率新團隊重新擬定作戰方針,農曆年節旅遊旺季,加上競爭者復興&威航收攤,台虎首月載客率年增7%,轉虧為盈賺3千萬。

- 廣告 -

台灣不適合成立廉價航空?還是台灣需要的不是傳統的廉價航空?

據統計,LCC在台灣佔整體航空大盤載運量約14-15%;而台虎在台灣營運的LCC中,市占率達20%,是台灣LCC的龍頭;代表台灣民眾其實對LCC已經認同,也會是出國旅遊搭乘的選擇之一。

航線是航空公司最重要的命脈,台虎展現「該斷就斷、去蕪存菁」的決心,新加坡、東馬亞庇兩個航程遠又不賺錢的航線,1月初收攤;9條航線的日本依然是台虎主要市場;但隨著開闢韓國大邱、釜山、濟州,以及台灣北、中、南齊飛澳門,台虎似乎也想朝「韓國王」以及「澳門王」來發展。

台灣的航空市場非常競爭,LCC就像是陽春的汽車,每一樣都需要付費,依台灣人民的消費習慣,除了自由行背包客,很多消費者還是希望有服務。

而台虎最大的轉型,其實就是在增加「團體機位銷售與開放業者操作包機」,這也是真正貼近台灣本土旅遊市場,航空公司與旅行社不可分割的關係;台虎不但在機場增設團體櫃台,團體行李公斤數總量也開放為整團計算;與旅行業者之間訂金沒收的狀況也朝人性化彈性考量。

「好好發揮低成本的優勢」是台虎存在的價值;進入台灣的廉航機位已出現供給過多,未來依賴旅行同業協助銷售的機會勢必更大;經濟景氣雖差,但年輕旅客出國旅遊已成風氣,廉價航空很有機會拓展市場佔有率。

然而,當票價沒有提升,優惠不斷釋出,對航空公司來說依然是警訊;如果台虎能持續維持2.3月都能穩健獲利,相信變形的LCC才算是出頭天了!

副總編輯 唐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