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安徽西遞] 中國保留最完整的明清百姓民居

古徽州文化最具典型的代表村落

西遞素有「桃花源裡人家」之稱,是座擁有96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鎮。多年來,被許多專家學者譽為「我們終於找到了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的銜接點」、「西遞是古民居建築的藝術寶庫」、「人類古代文明的見證,傳統特色建築的典型作品,人與自然結合的光輝典範」。要瞭解中國古代帝王的生活,請到北京故宮去!但要瞭解中國明清時期的百姓生活,請到古村西遞來!

西遞的秋降古村美景

西遞村於2000年11/30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6/26被評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11/27被評定為中國首批10大歷史文化名村;2005年10月榮登中國10佳最具魅力名鎮和全國文明村鎮之榜;2011年5月被評定為國家旅遊局評定為5A級旅遊景區。

西遞世居著李世民後代歷史悠久

- 廣告 -

西遞村是一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古樸村落。奠基於北宋皇佑年間(西元1047年),發展於明朝景泰中葉,鼎盛於清初的康熙、雍正時期,距今已有960多年歷史。

西遞原名西川、又稱西溪,乃取村中三條溪水由東向西流之意,後因村之三華里處為徽州府西古驛過道,設有「鋪遞所」而改稱西遞;現有村民1,020人,大多姓胡,遠祖是唐太宗李世民。其十二代孫子唐昭宗因朱溫叛亂被殺,只剩下幼子由義祖胡三公帶往徽州府婺源考水(婺源縣現隸屬江西省),遂隱姓埋名,改為胡姓,其第五代孫子胡仕良,因公赴金陵(南京),途經西遞鋪,深愛了這塊山形水勢的風水寶地,故於1047年舉家遷來西遞居住,從此代代繁衍生息下來,迄今胡氏兒孫已傳至三十六代,故歷史上就有「真李假胡」之說。

保存完整的古徽州式建築

西遞村是一個古樸典雅,底蘊深厚的古村落。她既有古徽州精湛的「三雕」建築藝術,又有濃郁內涵的人文景觀,形成底蘊深厚的徽州文化特徵。村前矗立明萬曆年間胡文光刺史牌樓,全用本地黑色「黟縣青」建成,為中國石坊建築中的瑰寶。

漫步村中,隨處可見粉牆青瓦、櫛比鱗次、青石鋪路、巷貫街連、鑲嵌漏窗、鏤空門罩和層層疊疊的飛簷翹角,突兀多資的馬頭牆。民宅廳堂雕樑畫棟,描金飛彩,攔板斗拱,窗扇、菱花門全是精美細做的木雕佳品。天花板上飾有絢麗的彩繪,廂房板壁配有典雅的書畫。廳堂掛有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的古楹聯,不僅予人以美學之享受且曉人以處世哲理。還有那具有徽派特色的前庭後院。全都綴以花壇水池、隔以低牆漏窗、飾以磚石雕刻、植以花木盆景,真是一派絢麗多姿,琳琅滿目!

如迷宮般的村子呈現明清時代風貌

西遞村現保存明清民居近300幢、88座古橋、99條街巷,迷宮似的佈局於其中,大量的磚、木、石雕等藝術佳作點綴於其間。全村至今仍保留著明清時代的風貌,為中國徽州古民居的典範。第24屆世界遺產全委會認定:這座古村落保持了驚人的鄉村住宅區域風貌,而這種風貌在過去的歲月裡已大量的消失或改變。其街道形式,建築和裝飾以及房屋與廣泛的水系相結合,是獨特的遺存典範。多年來,被許多專家學者譽為:「我們終於找到了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的銜接點」、「西遞是古民居建築的藝術寶庫」。

西遞的青石巷道、楹聯家訓

西遞的弄堂,狹窄幽長,即使雨巷詩人的油紙傘尚可通,但也是絕容不下策馬而行的。那麼行於小巷,當踏過一塊塊青石板,看過一間間粉牆黛瓦的徽派民居,一股祥和寧靜在心底油然而生,仿佛千年歷史之於這裡只不過是一夜安睡。

踏著青石巷道,撫摸著古老質樸的牆,上面綴滿了歲月的苔痕。暮鼓晨鐘,朝暾夕月,那些鶯飛草長的季節,那些沉澱的往事,都像散落的閑花細雨,悄無聲息地淡去。

走進一座座深宅大院,穿過「四水歸堂」的天井,牆角青苔斑駁,井旁雜草迷離。那懸掛在廳堂上的古楹聯卻以其簡潔的文字、深邃的思想、高超的書法藝術震撼著每個遊客的心靈,無不仰慕徽州人的儒雅。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至今仍驕傲地盛開著。


黃山市旅游委員會
WWW.HSTA.GOV.CN

中青旅安徽公司
電話:+86-559-2538803


【TTN旅報1001期, 2017/8/28出刊,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