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WTO:“鄉村旅遊"面臨3大挑戰與考驗
96%成員國看好發展趨勢

【左人物】台灣鄉村旅遊協會副理事長林劭潔(圖片提供=林劭潔)、【中人物】樂亞旅行社總經理蔡子建(圖片提供=蔡子建)、【右人物】Voyage陽明山(驚豔台灣文創)營運長孫元亨(攝影=趙葦淞)。

世界觀光組織(以下簡稱UNWTO)從政策角度出發,為探求鄉村發展的驅動力對觀光產業產生的效益,與成員國共同研究和推測出「鄉村旅遊(Rural Tourism)」的潛力。

根據UNWTO的研究發現,現階段鄉村發展,若要將其推進觀光產業,將會面臨3大挑戰,分別為:「基礎建設的差距」、「人口匱乏」、「人員欠缺培訓」。

單憑公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的不足,即局限了在地產品的運輸、鄉村推廣,以及連接市場脈絡。加上「季節依賴」、「競爭力缺失」、「人口老化」等潛在問題的驅使下,進而阻礙鄉村發展,也影響在地經濟和居民收入。

另外,隨著時代變遷,與時並進的癥結點也會隨之而來,例如金融系統的獲取、開發創新旅遊產品的切入點、管控自然資源的退化,以及數據、數字化和相關知識的支配等等。

「鄉村旅遊」優勢 VS 考驗
59%成員國將其列為優先目標

鄉村固有許多潛在考驗,但推動「鄉村旅遊」發展仍具優勢,例如「創造就業機會、改善當地生計、打擊人口匱乏」等問題。其效益甚至能延伸至保存和促進文化遺產、環境保護等等,皆成了助攻永續發展的關鍵作用。所以有59%的聯合國成員國將「鄉村旅遊」列為未來發展的優先目標,近乎所有成員國(96%)都非常看好「鄉村旅遊」在近幾年的發展趨勢。

針對觀光業如何支援永續發展的目標,UNWTO強調「鄉村旅遊」的發展潛能和推動力,可實現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所提到的目標細項,分別為「合適的工作和經濟增長」、「消除貧窮」、「城市與社區的永續」,以及「性別平等」。(文=趙葦淞、資料來源=世界觀光組織)

~ 『 鄉。村。旅。遊』 ~
優 勢 未來考驗
保固和促進文化遺產
環境保護、產業留存
提振永續發展
創造就業機會
改善當地生計
打擊人口不足
金融系統的獲取
行銷和包裝的觸及度
開發創新旅遊產品的切入點
合法性與風險性考量
管控自然資源的退化
數據、數字化和相關知識的支配

《。協會觀點。》

台灣鄉村旅遊協會副理事長林劭潔: [左]
旅遊趨勢轉變 行銷和包裝仍有待加強

就大環境而言,鄉村旅遊、慢旅遊、深度旅遊等趨勢在疫情前已逐漸生根,只是疫情來襲加速了趨勢的轉變,人們更加傾向透過「慢遊」深入感受當地文化、探索在地特色。尤其在2022年~2023年期間,「鄉村旅遊」在全球趨勢的變化呈現了顯著共鳴,不單是遊客的心態改變,許多業者為因應趨勢,也紛紛採取相關行動,例如減少剩食、降低碳排放等等。

雖然「鄉村旅遊」逐漸普及化,但目前在行銷和包裝上仍需加強力度。業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巧妙將主要景點與「鄉村旅遊」結合,並包裝在遊程中,進而吸引遊客對此感興趣。市場改變需要時間醞釀和探求,目前能著手的便是整合各方力量,並加強媒體宣傳力道、加深「鄉村旅遊」的觸及層面。

《。業者觀點。》

樂亞旅行社總經理蔡子建: [中]
直接銷售創造獲利 優先評估合法與風險性

因為「鄉村旅遊」可暫時遠離城市喧囂,感受大自然的寧靜和純樸,近期更有許多業者將體驗式活動納入其中作為誘因,來提升「鄉村旅遊」的內容豐富度。

現在市場上常提到「永續發展」所關注的環境面和社會面,與「鄉村旅遊」的延伸點環環相扣,源於現在許多鄉村、農業商家都導向直接銷售,除了能降低成本,也減少了交通運輸的排碳量,進而縮小對環境破壞,連帶提振了在地經濟以及鄉村、農業與市場的緊密連接。

撇除研究提到的問題,合法性和風險性也需要被關注,因為生產的每一環都會牽扯認證和執照要求,之後也會延伸至財務法規。所以唯有確保品質保證和安全性,才是維持「鄉村旅遊」發展的錦囊妙計。

Voyage陽明山(驚豔台灣文創)營運長孫元亨: [右]
連結深度推動在地發展 傳承文化與脈絡

不單是鄉村旅遊,慢旅行和農業旅遊都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議題,因為連接了遊客和鄉村、大自然,除了能體驗當地生活,也能深度領略當地文化和價值。其連結的深度既能為鄉村帶來實際產值,也能推動農產品和特產的市場觸及,進而促進經濟和「永續旅遊」的發展,同時還能友善維護當地資源和生態系統。

近期也注入實作體驗和活動參與,讓遊客深刻了解相關運作和作用,進而產生對產品的興趣與愛惜,不僅對產業延續、推廣和鼓動起了巨大效用,也有助於傳承當地文化與脈絡。隨著相關議題逐漸被全球關注與重視,加上遊客紛紛嚮往大自然、深度旅遊,相信「鄉村旅遊」將會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之一。


【TTN旅報1304-1305期, 2023/6/26 出刊, 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