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78年歷史,是現代旅行社始祖的英國Thomas Cook旅遊集團,上周終因無法克服虧損而宣告倒閉,讓全世界的旅遊業驚訝不已,Thomas Cook的成就是許多旅行業的經營典範,也是教科書最常出現的成功案例,但說倒就倒,說明企業再偉大,也有結束的一天。
據Thomas Cook對外公布的資料,Thomas Cook在倒閉前每年還有90億英鎊的營業額,但今年上半年就已虧損15億英鎊,還不加上過去幾年的虧損累計。倒閉前,Thomas Cook一直在出賣股權和找銀行幫忙籌錢,最後甚至求助英國政府,但終究因破洞實在太大,沒人敢碰,只能任憑崩倒。
倒閉前,Thomas Cook還在16個國家設有公司,全球多達560家門市,40多架飛機,還有2.2萬員工,每年還能服務1900萬位客戶,生意一直在RUN,而且沒有出現大量裁員計畫,依此判斷,Thomas Cook並非是沒有生意而倒閉,它其實是敗在周轉不靈,好幾年前就到處借錢避風口,卻沒想要努力調整經營體質。
Thomas Cook是靠「一條龍式」的旅遊服務賺大錢的,最盛時期,Thomas Cook大量投資門市,還買飛機,也投資度假村酒店,旅遊車隊,還有出版社為客人編輯旅遊指南,其實就是一家包山包海的超大旅行集團。這些投資在好光景時期,是左右逢源,利上滾利,殆無疑義。
但到了本世紀,碰上全球網路洪流與LCC興起,Thomas Cook競爭對手愈來愈多,加上現在的旅客出遊習性也改變了,不但想找便宜貨,又想自己打理訂房和規劃自我體驗,Thomas Cook那套捆綁式的銷售手法,雖然還有不少客人買單,但因為愈來愈競爭,利潤卻愈壓愈低,必須用更多的投資去支撐趨少的利潤。
Thomas Cook不是不知道世界趨勢,他們的高管在2010年曾經發下豪語,要用三年時間打造歐洲最大的OTA平台,狂軋銀子搶人搶市場,但到2018年就宣布要外掛Expedia訂房平台,這舉動無異宣布他們的OTA化努力白忙一場,又回到原點,徒勞無功。還有,他們一面進軍OTA,一面又大舉擴充傳統門市,讓投資者很難理解。
Thomas Cook在10年前就出現財務危機,但高管們並沒有認真面對,用心調整經營體質,只會繼續投入更多人力和門市,努力衝高營業人數,拚微利來維持局面,然而,近兩年歐洲的高溫,和英國脫歐與英鎊的貶值,讓Thomas Cook無法再「以債養債」經營下去,這才是壓垮Thomas Cook的最後幾根稻草。台灣的大咖旅行社在面對競爭,調整策略時,可要引此為鑑。
總編輯 吳學銘
【TTN旅報1110期, 2019/9/30出刊,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