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100萬大陸旅客 能帶來超過600萬的入境旅客
恢復兩岸旅遊就能期待國際市場

PROFILE |  許晉睿小檔案
現 任 ■ 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
曾 任 ■ 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理事長
台北市旅行公會理事長

長期致力於兩岸旅遊交流的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許晉睿,於2∕9~13親身前往北京,與大陸旅遊相關部門好友們交流,藉此了解兩岸恢復市場的可能進展。從業以來前往大陸超過500次,許晉睿在將近3年多後再次踏上北京,試著為旅行業尋回曾經擁有過的市場,而這久違的市場到底要在北京還是台北才能找回呢?這條兩岸市場尋回之路確實不容易。

兩岸交流正常化 國際交流才會正常

以旅遊觀點看兩岸,許晉睿認為,目前的大環境唯有「兩岸交流正常化,國際旅遊交流才會正常」,「沒有正常的兩岸旅遊市場,就不會有樂觀的入境國際市場」,這是所有旅遊業內人士都能體會到的,希望負責兩岸交流事務的政府官員們,也能有所體察。

如交通部長王國材設定今年Inbound市場目標是要能有600萬人次的旅客,希望其中包含100萬的大陸客。對此許晉睿以市場實務面反向推估,「如果能有100萬人次以上的大陸旅客,我們的國際入境客源其實可以更多,甚至能超過原本設定的600萬人次」。

- 廣告 -

當全世界主流媒體都察覺兩岸關係緊張、台灣海峽劍拔弩張下,台灣要期待能有很多國際觀光客來台灣,其實並不務實;當台灣所處環境隨時會面臨很大風險時,又要業者大力推廣國際旅客來台旅遊,這彼此之間真的沒有矛盾嗎?

同一個政府有不同訴求,這中間的矛盾代表政府在做決策時,並未真正想到旅遊產業的生存問題。

單純關心市場與業者生存
不要把兩岸旅客當作政治手段

也許有人會說,「沒有大陸市場,可以做點別的市場」,這也沒錯,但是可以有的市場我們為何要自行放棄?

當然,兩岸政治問題太大也太複雜,從業者角度怎麼說都不對,業者單純的就是要市場。就算開放兩岸旅遊市場,也不要以為大陸遊客多了,旅遊交流更擴大深入,台灣就會失掉自我以及自主性,那是對自我信心的不足;另一方面,如果大陸以為開放大批旅客來台,就可以影響或改變台灣,那也未免太過自信。

許晉睿指出,旅遊是最不敏感的議題,從依賴度來看,台灣對陸客人數從一開始就設計適度調控功能,根據市場接待能力、市場反應能力以及市場需求進行調控,並非無限制的開放。

因疫情而暫停的兩岸旅遊往返
就用疫情解封來重啟

恢復兩岸航線是兩岸旅遊交流先行的必要條件,有交通才有辦法彼此互送遊客。台灣組團赴大陸旅遊尚未開放,這也許是防疫問題,但在相同環境以及條件下,既然台灣允許台商或商務人士可以從大陸入境台灣,在此狀況下,組團禁令自然應該取消,讓前往大陸旅遊比照其他市場一樣自由。

在疫情逐漸趨緩下,大陸當局已開放民眾出境旅遊,隨著兩岸航班逐漸恢復,許晉睿也希望可以恢復赴台遊的政策。

赴大陸旅遊是大部分旅行業者都有能力去經營且維持的市場,對於近300家經營大陸旅客來台旅遊的台灣旅行業者來說,兩岸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按照觀光局統計資料,2019年前,兩岸(包括港澳)往來約佔出入境旅客數的4成,自2009年開始,陸客來台都佔Inbound市場首位。許晉睿分析,大陸市場無法由其他市場取代,包括旅遊天數以及消費力;旅遊天數動則8~10天,走遍台灣各主要縣市,加上大陸旅客有出門買禮物回去給親朋好友的習慣,消費力更是驚人。另外,疫情前每年台灣前往大陸約500~600萬人次,其中以旅遊為目的、透過旅行社組團大約在160~180萬人次,如果加上散客就超過200萬人次,對旅行社而言自然不可忽視。

兩岸旅遊正常交往 兩岸形勢自然穩定

任何旅遊市場重啟都需要準備期,建議業者要樂觀、提前做好準備,把合作業者的關係網絡先行聯繫起來,對大陸這3年可能的變化以及景點、路線、旅遊安全等規劃進行更新且釐清。許晉睿表示,兩岸旅遊一旦重啟後的恢復速度會高於其他市場,畢竟兩岸業者往來已久,彼此長期互相關心與聯繫,即便是在疫情期間還是針對可能恢復的業務隨時進行聯繫與準備工作,這種期待是迫切的,隨時在熱身,恢復的腳步自然快。

兩岸民間交流是促進彼此了解與熟悉的途徑,可以穩定的成為雙方互訪的制度,唯有彼此永續經營不受干擾、兩岸旅遊恢復常態,自然有助於維持兩岸形勢的穩定。


【TTN旅報1287-1288期, 2023/2/27 出刊,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