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Shangri-La)在藏語為「心中的日月」之意。Joseph Rock從1922年起,曾經6次深入滇、川、藏一帶,從麗江出發,經中甸、木裡、瀘沽湖等地,穿越稻城亞丁,進行探險考察。美國作家James Hilton以這段經歷作為素材出版《失落的地平線》醫書,將香格里拉描繪成一個烏托邦聖境,一處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讓許多人心嚮往。書本自1930年代出版以來,圍繞香格里拉的討論不曾斷過。香格里拉真實存在嗎?香格里拉到底在哪裡?
雙面麗江
我和大多數沒去過麗江的人一樣,提到麗江,首先聯想到的就是豔遇;我也和大多數去過麗江的人一樣,到過麗江後感受最深的就是商業化。可即便如此,我依然認為麗江是值得去的一座城市,在麗江可以體驗到入世與出塵的雙重感受。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於宋末元初(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等景點,古城不大,一間間擁擠在此的民宿和商鋪更是將四方街團團圍住。
我們去的那年,古城裡到處回蕩著麗江小倩唱的《一瞬間》,當時非常喜歡這首歌,覺得很契合麗江,為此我還特意找到了麗江小倩駐唱的酒吧,約她一起喝咖啡。來自湖北的麗江小倩原名李倩,2008年到麗江旅遊時被麗江古城吸引,於是辭去幼教老師的工作,在古城內成為一名酒吧駐唱歌手,也實現從小成為一名歌手的夢想。
像小倩這樣的故事在麗江比比皆是,很多人都是因為來旅遊,結果喜歡上麗江而留了下來,他們合力將曾經迷戀的麗江古城,變成現在這個連他們自己都不再喜歡的模樣。
現在的麗江古城太熱鬧到了夜晚燈紅酒綠,笙歌四起,每一家客棧都流傳著不知真假的有關「豔遇」的故事。可是麗江古城確實太美了,以水為核心的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現特有的水巷空間佈局,橋樑密集是麗江古城最大的特色。除了繞城的水系增加了靈動,滿城的鮮花綠植也是讓人安心的重要因素,酒吧門口佈置的花、客棧民宿繞梁的花、街巷自由生長的花、咖啡館茶館玻璃窗上爬滿的花,各色的鮮花和垂柳輕輕拂面,再加上潺潺的水,就算是不喜熱鬧的我也還是愛這座古城,況且,麗江古城的街角巷尾甚至獅子山,都是絕佳的觀景之地和安靜之所。
位於麗江古城中心的獅子山因山體宛如一頭睡臥的獅子而得名,是觀賞古城全景的最佳去處,古城建築群就依山隨勢環繞在獅子山腳。獅子山公園綠樹成蔭,聲聲鳥啼,不絕於耳,樹齡超過800年古柏樹多達40多株,山頂5層五重簷全木結構建築「萬古樓」別具特色,登樓可北望神奇美麗的玉龍雪山,東臨小橋流水的麗江古城,西瞰多姿多彩的麗江新城,南眺納西村落的田園風光。
喜歡安靜的還可以去束河古鎮。從麗江古城往北,沿中濟海東側的大路行約4公里,便見兩邊山腳下一片密集的村落,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的束河古鎮,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當年徐霞客遊芝山解脫林時,曾走過此道,並在他的遊記中這樣寫道:「過一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縈,有大聚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
「十和」是束河古鎮的古稱。進入束河村,直抵束河中心集市,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有點類似縮小版的麗江古城,但是因為人少,所以古老的木板門面、店前黑亮的青石,還有腳下斑駁的石坡路面,以及閑坐的老人,更能勾勒出束河古樸自然的本色。在這裡開客棧民宿的老闆們更像隱士,帶著強烈的情感,挑剔著前來住宿的遊客,看不順眼的就說無房。當年我去的時候如此,不知道很多年後的今天的束河古鎮,還是不是當年的束河。(文=鄧敏敏)
回到巴拉
日前,借著工作的契機,我有幸踏上了尋找「香格里拉」的旅程,有點像一場冒險,又似要與良人相約見面的相親之旅。
從松贊林寺、普達措國家公園,到獨克宗古城、石卡雪山,再到距離香格里拉市區近百公里的巴拉格宗大峽谷,我一路都在與美景相遇。
在雪山巍峨、河水奔騰的香格里拉大峽谷中,有一個藏族小村莊巴拉村,這裡封閉、貧窮、與世隔絕,但也是斯那定珠的故鄉。他11歲那年因為鐵匠鋪四濺的鐵花傷到眼睛,父親帶他去縣城看病,用了整整5天的時間,才第一次走出大峽谷。因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他的左眼幾乎失明,但也是那一次,他看到了大山外的世界,那時他在內心埋下種子,唯有讓村裡人過上好日子才有希望。
13歲那年斯那定珠外出打工,經過20多年的奮鬥,積累了數千萬元身家,在香格里拉市里過著富足生活。然而,他卻沒有一刻停止對家鄉巴拉村的思念和對村民生活的惦念。2004年,步入不惑之年的他把自己經商賺來的錢加上近3億元貸款全部投入到家鄉建設,在海拔2,000至4,000多公尺的懸崖峭壁間修通了35公里的「天路」,並打造了4A級旅遊景區巴拉格宗大峽谷,徹底改變巴拉村民的命運。
乘坐大巴行走在「天路」時,仰望是絕壁高山,俯瞰是峽谷湍流,始終難以想像斯那定珠這十幾年的修路生涯都經歷了什麼樣的困境,又是什麼樣的堅定信念支撐著他頂住巨大的資金壓力和精神壓力修通這條農民致富路。也許正如他作詞的歌曲《天邊的巴拉格宗》所吟唱的,「千年不朽的文明,是我心靈的歸宿」,是這種「歸心」的力量支撐著他修通最後一公里,也讓所有遊客有機會看到了這個千年古村的「真顏」。
為尋找香格里拉而出發,卻在香巴拉明白了「回家」的意義,這大概就是此行最大的收穫吧。人們都說,「旅遊是最好的扶貧方式」,如果你也想被這裡的故事、這裡的人感染,想給心靈放個假,不妨過來看看,看看這裡是否是你心中的那個香格里拉。(文=王洋)
【TTN旅報1065期,2018/11/19出刊,P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