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尋訪廊坊人心中的寶地 一窺精雕細致的百寶嵌

上一期透過圖片和文字,探究了水鄉勝芳的純樸古鎮,以及勝芳漁人的捕魚智慧。本期將前往三河市的蔣福山和南漢村藝興園,尋訪被譽為廊坊人心中難尋的寶地的蔣福山,一探南漢村藝興園的精雕細琢,你我將更沉浸於河北廊坊的獨特魅力之中。(文=郭淩志)

喧囂於外的蔣福山

蔣福山地處京津冀「綠三角」地帶,四周是燕山餘脈,中間自然形成一個盆地,地勢平坦,氣候適宜。這裡坐落著4個村莊,村名很有意思,有前山村便有後山村,有西溝村就有東溝村。

- 廣告 -

去往東西溝村必經後山村,村子裡生活氣息濃郁,隨著道路越來越窄,車窗外只剩下無邊際的高粱地,穿過便到了西溝的入口,一切顯得豁然開朗,眼前的西溝把喧囂徹底隔絕在外,只剩下一幅粗獷天然的原始畫面。

西溝的精華景致集中在黑榆溝。黑榆溝因黑榆樹成群而得名,這裡山深林密,空氣清新。除了黑榆樹,山裡還生長著楊、柳、槐、椿、松、柏等樹種,山體被各種植物花草和果樹包裹得嚴嚴實實。

在黑榆溝,你別想找到生長秩序,那些植物花草以自己的方式恣意成長,展示著生命的奇跡。車子在一塊空曠的平地上停了下來,朋友帶我們爬上一座山丘。山頂無路可循,只能從雜草荊棘中辟出一條小路,但越往上走腳下越艱難,就在我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一個不經意的轉身回以我們極大的震撼:青山在雲霧中時隱時現,深遠幽靜,登得越高,目之所及的山便越多,終於我們可以如此清晰地看到守護著蔣福山的龍門山和青龍山了。

離開黑榆溝,向東行駛,會經過一個通往北京平谷、天津薊縣和河北廊坊的三岔路口,往河北方向,約10分鐘可達東溝村。東溝村和西溝村中間有一井,因兩村各距八裡,故又名東八裡溝村和西八裡溝村。

東八裡溝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袖珍」村,如今僅有8位、平均年齡為65歲的老人在此生活,他們靠種植果樹、核桃和其他農作物為生。儘管人不多,村子裡依然乾淨整潔、生機無限,石縫裡長出的多肉植物、門前眯著眼睛的萌驢,還有膽怯又想與我們互動的大黃狗,甚至是惜別時老人慈祥的笑臉都深深印在我的心底。

其實,蔣福山周邊的景點還有很多,流水汩汩的龍潭溝,兩側懸崖絕壁的「一線天」和香火旺盛的二郎廟,以及歷史悠久的甘泉寺遺址均值得一看。

【上圖】寧靜的東八裡溝村(攝影=郭凌志)。【下圖】左:工人在嵌入飾品。中:周洪俊的百寶嵌作品。右:.周洪俊家中擺有大型傢俱的成品

南漢村藝興園如精雕細琢的百寶嵌

廊坊市廣陽區有一個南漢村。村子不大,卻藏著許多製作工藝品的能工巧匠,而最讓當地人得意的一門手藝便是百寶嵌。

百寶嵌工藝出現於明代,是一種用貝殼、寶石、珊瑚等名貴材料經過加工做成鑲嵌物,鑲嵌在木胎上形成精美圖案的工藝。由於其材質多樣,色澤豔麗,嵌成的圖案會隨光照變化而散發各種各樣的光彩,這種複雜而精巧的工藝在清代就被運用於傢俱裝飾,如今多使用在高端傢俱上。

周洪俊是南漢村裡數一數二的百寶嵌手藝人,周洪俊從修理民間文物殘件中尋找靈感,因此逐漸形成擁有自我風格的百寶嵌工藝。周洪俊家中有一間緊鎖的倉庫,藏滿各式各樣的「寶貝」,大到床榻、桌椅、屏風,小到屏掛、裝飾盒,精巧程度令人稱歎。其中有一件百寶嵌羅漢床是他仿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製成的,不同的是,他將原作上的雕龍換成了玉堂富貴圖,並嵌入了和田玉、壽山石、碧玉、綠松石等素雅的寶石材料,令人耳目一新。而另一件高約1米、寬約40釐米的博古掛屏,僅是百寶嵌的工序就用了3個月時間。

周洪俊說,百寶嵌的工藝難在精工細作,圖紙設計出來,需要根據樣圖分解「零件」,並挑選適宜的寶石原料。你很難想像,即使是一個微小的人物造型也會用到很多種材料,但由於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差別很大,所以取材不合理,整體意境的表現也會大打折扣。

確定好材料,工人們則需要製作「零件」,塑形、反復研磨,以保證與木胎上的凹槽嚴絲合縫,他們使用的研磨工具類似牙醫的工具,精細程度可見一斑,「零件」完成就可以拼接了,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在機器化生產的今天,手工藝顯得彌足珍貴,周洪俊認為,慢一點、細一點,便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攝影=郭淩志)。(TTN旅報9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