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銅仁梵淨山列入世界遺產 貴州躍升為全中國世遺數量最多的大省

在7/2晚間,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同意,中國貴州梵淨山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共有53處世界遺產,數量為世界第二,比擁有54個世界遺產的義大利,僅一項之差。而貴州梵淨山列入世遺的消息一出,也讓人民掀起「追世遺」的熱潮,貴州還有其他世界遺產一起「遺」探究竟!( 文=李沄臻 圖片提供=TTN圖庫、貴州旅發委官方微信 )

【左上圖】小七孔。【右上圖】銅仁梵淨山。【左下、右下圖】赤水丹霞。
銅仁梵淨山

梵淨山是貴州繼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遵義海龍屯後第五處世界遺產(第四處世界自然遺產),也是貴州第一個獨立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項目,至此,貴州成為中國世界遺產數最多的省份。

梵淨山位於貴州銅仁市的印江縣、江口市、松桃縣交界處,為武陵山脈主峰,方圓達6、7百公里,其最高峰為海拔2,572公尺的鳳凰金頂、朝拜地-老金頂(梵淨山老山)則為2,494公尺、新金頂(新山)2,336 公尺。

- 廣告 -

梵淨山是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度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對高度達2,000公尺),不僅是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而且還是橫亙於貴州、重慶、湖南、湖北四省的武陵山脈的最高主峰,遺產地面積402.75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372.39平方公里。

梵淨山原始生態保存完好,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遺、珍稀瀕危和特有物種,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梵淨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比如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共計擁有4394種植物和2767種動物,也是東方落葉林生物區域中物種最豐富的熱點區域之一。風景美麗自然,進入山區完全找不著人工景色的痕跡,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觀,是旅遊不可多得的一個目的地。

而專家也認為,梵淨山展現了獨特的變質岩地貌和自然美,並保存了代表性的中亞熱帶孤島山岳系統,和顯著的生物多樣性,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符合世界遺產標準第7、9、10條標準。

赤水丹霞(中國丹霞)

赤水丹霞地貌在2010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與湖南崀山、福建泰寧、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包括龜峰)、浙江江郎山六處一同以「中國丹霞」知名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丹霞地貌的定義為「有陡崖的陸上紅層地貌」,1928年馮景蘭等在廣東省仁化縣丹霞山考察時首先命名。形成丹霞地貌的是一種沉積在內陸盆地的紅色岩層,這種岩層在千百萬年的地質變化過程中,被水切割侵蝕,形成了紅色山塊群。

而赤水丹霞不同之處,是屬於青年早期的丹霞,也是丹霞最美的階段。赤水丹霞不只是單一丹霞地貌,赤水的丹霞結合了瀑布、濕地、翠林等其他大自然的美景,森林覆蓋率超過90%,被稱為「綠色丹霞」和「覆蓋行丹霞」。

最為獨特而受稱譽的丹霞景觀,有金沙溝赤壁神州、香溪湖萬年靈芝、四洞溝渡仙橋、丙安天生橋、天台山紅岩絕壁、石鼎山奇觀、復興轉石奇觀、長嵌溝丹霞峽谷、十洞丹霞岩穴、金沙溝甘溝峽谷和硝岩洞穴等十多處。

其中,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內的佛光岩井區,被譽為「赤水乃至中國侏儸紀、白堊紀丹霞地貌發育最好,出露最齊,特色最典型的景區之一」。

【上圖】荔波喀斯特。【左下圖】施秉雲台山。【右下圖】遵義海龍屯。
荔波喀斯特(中國南方喀斯特)

荔波喀斯特在2007年以「中國南方喀斯特」入選世界自然遺產,而荔波也是南方喀斯特最典型的代表,成為貴州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

荔波喀斯特是貴州高原和廣西盆地過度地帶錐狀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荔波喀斯特最醒目的景觀是錐狀喀斯特,最典型的類型是峰叢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喀斯特森林,是以原始性強、集中連片的森林為特色。中外專家認為是全球喀斯特地貌上保存完好絕無僅有的綠色寶石,神秘奇特的喀斯特森林。

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喀斯特森林,是在地帶性生物氣候條件背景上,在喀斯特地貌、石灰土等特殊環境上行程非地帶性的植被,是一種很特殊的森林生態系統和非地帶性生物底裡群落,也是地球上唯一倖存下來,絕無僅有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具有重大的保護和研究價值。

施秉雲台山(中國南方喀斯特)

與荔波喀斯特不同,施秉雲台山在2014年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項目,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施秉雲台山景區面積有100多平方公里,包括雲台山、杉木河、黑沖等三格井區,景區內保存有古老、完整、全球罕見,面積相對較大,為世界最美的白雲岩喀斯特,這是之前入選的武隆、石林、荔波三地沒有的,其獨特性十分明顯。

另外,施秉雲台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內,具有豐富和美到極致的喀斯特景觀單元,並擁有反映地球演化歷史重要階段的突出例征,完全滿足世界自然遺產第七條和第八條標準,專家認為,施秉雲台山未受到冰川的浸濕,是原始森林覆蓋的白雲岩喀斯特地貌,從多個方面填補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發育演化中的空白,具有極高的全球意義。

遵義海龍屯(土司遺址)

2015年,遵義播州海龍屯遺址與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成為貴州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

土司制度的實施對那些少數民族生活習俗與文化的保留、對中央政權穩固的統治起了重大的作用。

中國的「土司制度」是針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政策,推行期為13世紀至20世紀初(元明清時代),有數百年的歷史,由中央委任當地首領擔任「土司」,世襲統治當地人民。土司遺址見證了古代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多民族地區獨特的「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管理智慧。這一管理智慧促進了民族地區的持續發展,有助於國家的長期統一,並在維護民族文化多樣性傳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義。

而海龍屯土司遺址始建於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毀於明萬曆28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是宋、元、明時期西南播州楊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遺存,遺址區面積含遺產區和緩衝區共12.9平方公里。

海龍屯與其他兩個土司遺址不同之處在於,他作為軍事城堡存在,是在軍事戰役中毀滅,偏處西南一隅,但從羈靡之治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歸流,完整見證了中國古代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制度變化。


第13屆貴州旅發大會在黔東南縣從江盛大開辦


【TTN旅報1048期, 2018/7/23出刊, P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