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海旅會修學旅遊系列之寧夏篇(1)】
神奇寧夏好驚艷 塞外風光真無敵

《 2018華夏文明•薪火相傳 》
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古絲路的交通樞紐,也是中華文化與中亞文化的匯聚之地。因此,這個位於塞外大漠的回族自治區,成為台灣學子今年研學活動的重點地區,在八天七夜的遊學之中,踐行了「行千里路,讀萬卷書」的古訓!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所舉辦的「2018華夏文明.薪火相傳」台灣高校青年學生寧夏研學旅遊活動,繼往年的盛況之後,今年再度掀起高潮,吸引了臺灣十二所大學、二十三個系所,共計四十八名師生踴躍報名,並於4/1~8於寧夏進行了八天七夜的研學旅遊考察。

 考察日期  4/1~4/8
 考察地點  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水洞溝遺址、西夏王陵、青銅峽108塔、中華黃河壇、沙坡頭、內蒙通湖草原、須彌山石窟、西吉火石寨、回鄉文化園、沙湖、賀蘭山岩畫、鎮北堡西部影視城。
 參與師生  華夏科技大學、佛光大學、臺灣大學、師範大學、臺北商業大學、臺北教育大學、臺南大學、臺南藝術大學、中興大學、屏東大學、世新大學、環球科技大。
 主  辦  逸歡旅行社

【上圖】刺骨的寒風絲毫影響不了來自臺灣的熱情。【左下圖】臺灣的青年學子在西夏博物館中認真的體驗活字印刷術。【右下圖】臺灣年輕學子不捨親切的帥哥導遊,致贈親手所寫下的祝福!

寧夏富蘊歷史文化與旅遊資源:有大川-黃河、名山-賀蘭山與六盤山、湖泊濕地-沙湖、荒漠-騰格里沙漠與烏蘭布和沙漠、丹霞地貌-西吉火石寨、史蹟-西夏王陵與賀蘭山岩畫、宗教文化-伊斯蘭文化、須彌山佛教石窟、藝術殿堂-鎮北堡西部影視城等等,堪稱是人文與自然交錯的寶地。

- 廣告 -

除了學術交流外,研學團也順道考察了寧夏豐富的文化及自然遺產,實地領略塞外的大漠風光。尤其令師生們驚豔的是在雲台山上的春雪飄揚,瑞雪入手即化,讓人驚呼連連!而在沙坡頭以及內蒙通湖草原不期而遇的沙塵暴,被迫中止了所有的戶外活動,但包著頭巾、圍脖、口罩的師生們,在凌厲的風沙下躲進了蒙古包,但仍舊滿面風塵、一身黃沙,真正領略到了大漠民族「每日吃進二兩土,白天不夠晚上補!」的生活寫照而留下難以磨滅的終生回憶!

回族宴饗+黃河鯉魚
令人口齒留香而回味無窮

在考察期間,研學團的餐飲與台灣迥然不同,大多是以穆斯林飲食為主,有雞鴨、有魚蝦、有牛羊,但沒有「大肉」(豬肉),因為伊斯蘭教是禁吃豬肉的。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羊肉多屬綿羊,其滋味鮮嫩多汁,且毫無山羊的羶腥味,讓所有的研學團師生大快朵頤。

另外,黃河的野生鯉魚便是這裡的一道美味佳餚,這對慣食海鮮的臺灣同胞而言,黃河鯉魚不論蒸、煮、烤、燒,其肉質Q彈滑嫩、滋味鮮美甜蜜,絕無任何的泥腥土味,只因多刺而需細嚼慢嚥,反而更能細細品味它的美味。其他如羊肉泡饃、肉夾饃、紅柳烤肉、涼皮涼粉等西北回民小吃,更是學員們難以忘懷的舌尖滋味。

【上圖】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馬成旭導引研學團成員參觀該校綜合教學區。【左下圖】研學團學子仔細研究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實驗教室內的實體機具。【中下圖】「羊肉火鍋」是回民在寒冬中驅寒保暖的最佳飲食。【右下圖】「烤全羊」是西北遊牧民族歡迎賓客的最佳美食。

參訪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兩岸學子面對面交流

在海旅會精心的安排下,本次研學的重中之重,是專程參訪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該校由馬成旭副院長親自接待,詳細解說該校的產學合作模式。該校英語系的師生們並以民俗技藝表演歡迎來自台灣的貴賓,隨後共進午餐,為這一次的交流訪問畫下完美的句點。


台灣師生修學旅行心得

【圖1】佛光大學教授李銘章。【圖2】華夏科技大學教授林麗燕。【圖3】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研究所林柔劭。【圖4】臺南藝術大學材質製作與設計系陳筱珊。【圖5】華夏科技大學資產與物業管理系廖偵妙。【圖6】華夏科技大學電子系同學劉俊辰。

佛光大學教授 李銘章[1]
以蒲公英的精神 散播出學習的種籽

原本以為寧夏不過就是個沙漠,沒想到這荒漠之中竟有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尤其是這裡的人民與天爭地,以「麥草方格」將沙漠綠化,相信會給臺灣學生不少的啟示,值得來此一遊。

華夏科技大學教授 林麗燕[2]
啟動遊學機制 讓學生從旅遊中學習

在這次的研學活動中,大陸學生的表現帶給臺灣學生不少學習上的刺激:第一、表達能力的學習與訓練;第二、民族(俗)文化的認同與才藝表現的學習;第三、學習與其他文化、民族的相處之道。

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研究所 林柔劭[3]
在惡劣環境中求生存 令人敬佩

在這艱困惡劣的環境中,竟然還有許多動植物可以堅毅的生存下去,這裡的人民也是一樣,能夠在荒漠中求得生存,令人敬佩!而大陸學生的多才多藝,讓人訝異不已,希望能有較多的時間相處,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

臺南藝術大學材質製作與設計系 陳筱珊[4]
大陸學生的認真 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次來到大陸,感覺一切都很新鮮,尤其是「沙塵暴」的突襲,讓人既驚且喜。與大陸學生交流,發現他們對於任何事情的認真態度,可能是臺灣學生比較缺乏的精神,值得我們省思!日後應該多走出臺灣,迎向世界,多看多學習!

華夏科技大學資產與物業管理系 廖偵妙[5]
大陸的硬實力應與臺灣的軟實力相結合

此次在參訪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之後,深深感覺到大陸學校的硬體設備十分完善,而臺灣則是軟體實力比較強,兩岸學生應該頻繁的交流,相互學習以互補彼此的不足,藉此擴大台灣學生視野。

華夏科技大學電子系同學 劉俊辰[6]
大陸重實務 台灣重理論

大陸學生在校的實際操作,與臺灣的理論傳授完全不同,令人印象深刻!建議研學活動能夠安排兩岸學生深度的交流,譬如說一段時間的共同生活與學習,將會使得彼此間更有機會相互學習。另外也建議大陸的院校與學生,多設立及參與社團活動,以促進學生的活潑性與創造力。( 文、攝影=范方志 )


【海旅會修學旅遊系列之寧夏篇(2)】修學團參訪寧夏精華景點


【TTN旅報1037期, 2018/5/7出刊, P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