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怎樣看待米其林這件事?

3月份美食圈最大的議題莫過於《台北米其林指南》首次登場,從一開始的醞釀到結果揭曉,在在成為焦點。從猜誰會上榜,到最近朋友間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哪家米其林餐廳怎樣又怎樣,有人覺得沒有台菜不足以代表台灣,有人認為台灣之光鼎泰豐是最大遺珠,有人說獲評為一星、以全台最好吃佛跳牆聞名的明福台菜海產店,因為堅守岡位在店裡做生意而不跟隨米其林起舞真是有個性極了,而世界名廚江振誠也刻意低調,拒絕星光加持,展現頂級廚師另一種風範,均成為話題。

昔日在歐洲被奉為美食聖經的《米其林指南》其實在歐洲大陸影響力逐漸下滑,才會逐漸拓展海外市場,2007年登陸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納入米其林評鑑的國家。

《米其林指南》的評鑑標準源自於法國,當年初次推出東京版,便讓很多壽司職人、百年壽司老店的粉絲表示不認同,儘管米其林所到之處爭議不斷,不過這些接受星光加持的餐廳,後來確實成功吸引海外富裕階層慕名求嚐。

- 廣告 -

香港在2008年緊接在東京之後成為第2個被米其林納入評選的亞洲城市,隨著添好運、阿鴻小吃等平價米其林的出現,加上香港旅遊局大力宣傳「銅板價嚐米其林」,也打破對米其林高不可攀的印象,成功吸引遊客前往香港嚐美食。

對於媒體盛傳觀光局花了好幾千萬台幣「促成」米其林登台,雖然並不是米其林主動看見台灣,不過也證實台灣料理的實力足以站上世界舞台,成為全球第30個納入《米其林指南》評選的國家。綜觀這幾年,米其林在亞洲各地發行指南,不管在東京、香港、上海,都是有人歡呼吹捧,也有人不以為然,可說是毀譽參半,然而,這並非米其林的錯,米其林評鑑美食,有自己的標準,但別忘了,現在的世界是網民加鄉民的世界,就算沒有米其林,網路世界一樣有一堆美食APP和美食部落格,在說長論短,自媒林已成為另股美食的評選力量,其影響力並不下於米其林。

米其林指南享譽世界,不在話下,觀光局利用米其林指南,將台灣美食推向國際社會,這也算是行銷台灣美食的好做法,至於米其林選出的星級美食餐廳,是不是你我心中的「所屬」,本來就見仁見智,因為每個人心中早就有自己的米其林了。

主編 魏苑玲


【TTN旅報1033期, 2018/4/9出刊, 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