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從品牌行銷到在地實踐
賀!泰國永續旅遊打造綠色旅遊新典範

當永續已不再只是時尚口號,綠色旅遊正成為全球旅人心中的選擇標準。面對氣候變遷與環境壓力,旅遊業不僅需轉型,更須主動回應。對泰國而言,「永續」不只是一種價值觀,而是一條走了近20年的實踐之路,從政府政策、產業協力、旅客教育到品牌行銷,正逐步構築一套獨具特色的綠色觀光方程式。

【右圖】泰國觀光局台北辦事處處長莎莉蔓(Sarima Chindamat)
【左上圖】泰國健康旅遊進來成為全球旅客矚目焦點。
【左下圖】運用不同交通工具,可以更深入許多泰國秘境。
「5 Must Do in Thailand」
為具體推動永續旅遊,泰國觀光局推出名為「5 Must Do in Thailand」的推廣概念。
1. Must See:探索人煙較少、具在地文化的祕境景點,減少熱門景區過度開發壓力。
2. Must Seek:參與地方節慶與文化體驗,深化旅遊與社區的互動。
3. Must Beat:推廣泰拳與運動旅遊,發展健康與活力兼具的行程。
4. Must Eat:從米其林餐廳到夜市街邊小吃,帶領旅客理解泰國飲食文化的多樣性。
5. Must Buy:購買由在地社區生產的手作商品與工藝品,促進地方經濟。

2005年,聯合國旅遊組織(UN Tourism)明確定義永續旅遊為一種能平衡經濟、社會與環境三面向,同時滿足旅客、產業、環境與社區需求的觀光模式。對泰國觀光局而言,打造以文化、健康和永續發展為根基的高價值體驗,這不僅關乎遊客數量的增長,更在於豐富每一次旅程,確保旅遊業惠及遊客和當地社區。

單車之旅是探索在地文化最佳的低碳交通工具。

目的地與產業共榮
經濟、社會、環境三贏

「永續旅遊的關鍵,在於讓旅客享受的時,也能延續目的地的生命力。」泰國觀光局台北辦事處處長莎莉蔓(Sarima Chindamat)指出,2024年起,泰國觀光品牌主軸更升級為「2025驚艷泰國盛大觀光體育年AmazingThailand Grand Tourism and Sports Year2025」,不僅凸顯旅遊經驗的延續性,更象徵對環境與文化永續的承諾。同時緊接推動「5Must」(5 Must Do in Thailand)行動策略,讓綠色落地為旅遊日常。莎莉蔓處長強調。不只是5個觀光亮點,而是一種可以融入每一段旅程的永續設計邏輯。

- 廣告 -

此外泰國的國家綠色議程正在取得進展。目前已有16個旅遊目的地被納入綠色目的地框架,其中,楠古鎮(Nan Old Town) 榮獲今年亞洲唯一的金獎。泰國旅遊局也推出了「喀比原貌」(Krabi Prototype) 一個可擴展的低碳社區旅遊模式,在奈島和通伊彭村的舉措體現了保育與旅遊業如何攜手並進。面對台灣市場,莎莉蔓處長希望台灣成為泰國永續旅遊的重要推廣夥伴。泰國觀光局台北辦事處提供台灣業者量身訂製的支援方案,包括針對永續主題行程的補助、活動資源協調、甚至旅客專屬紀念品的設計與製作。

5Must×5F泰國軟實力
建立泰國觀光的綠色品牌力

從5大面向設計旅客行程:除了「5 Must」之外,泰國觀光局也結合「Food、Fashion、Film、Fight、Festival」的「5F」軟實力行銷,讓泰國文化與生活風格走入世界各地旅人的視野。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泰國對自然與節慶資源的保護行動。舉例來說,擁有迷人海域生態的斯米蘭群島,每年僅在10月至翌年5月間對外開放,其餘時間全面封島休養,避免過度旅遊壓力;在每年11月舉行的傳統節慶「水燈節」中,泰國也積極推動改用可分解的天然材料製作水燈,讓慶典的美麗不再留下環境負擔。

「永續,不只關乎環境,更關乎文化與人。」莎莉蔓處長表示,泰國幅員廣大,各地文化差異明顯,泰國觀光局持續思考如何透過旅遊帶動這些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再創,並讓旅客有機會深度理解這些文化底蘊。

永續旅遊不能單靠政府或觀光局推動,必須透過跨界合作創造乘數效果。目前泰國觀光局積極與航空公司、旅行社、媒體與KOL合作,擴大永續觀念的推廣觸角。例如由皇家計畫基金會推動的永續產業發展計畫,已成功將有機食材導入泰航機上餐飲,並促成傳統織布工藝與國際品牌如Onitsuka Tiger的跨界合作。這些不僅促進社區就業,更讓「綠色」轉化為可落地、可消費、可分享的產業鏈。

Promotion


【TTN旅報1407-1408期, 2025/6/16 出刊, 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