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草泥馬(羊駝)、卡皮巴拉(水豚),大家都會忍不住喊「卡哇伊」。台灣農遊興起較早,跟動物互動也經常被排入遊程中,堪稱另類「萌寵」經濟。這些體驗雖有趣,但也存在一些經營者常忽略的問題,像是在狹小空間養殖太多動物、著眼物種豐富性但隔離空間不足、過密混養造成壓迫感而致病等。
實際上,跟動物互動注意事項多如繁星,引入時需審慎評估習性是否適合混居、有否攜帶病原、有否逃脫風險…甚至連裝吸管的塑膠條,都可能讓動物因誤食或吸入而死亡。尤其定期檢疫至關重要,需防有少數人畜共通病,像是梅花鹿就必須定期抽血檢查是否攜帶結核病原體。建議農場主經營應與台大、東海大學、屏科大等動物專業科系合作,加強管理,莫要隨意找鄉間獸醫簽核證明或有狀況才治療,盡可能降低因恐懼或誤判導致產業崩盤的風險。
從2015年到墾丁經營民宿並飼養梅花鹿開始,受惠於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及鹿農、屏科大教授指導,學到許多照顧動物的訣竅。從墾丁到宜蘭斑比山丘,經營團隊始終堅持營造友善環境,也因對動物是「真愛」,旁人放假的颱風天,同仁反而主動到園區照顧動物,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是最懂動物的團隊」。
接下2025年7月將於高雄內門開幕的「野森動物學校」是令人心跳的新開始。這個園區占地11.7公頃,需經兩座橋才能走到山中園區,猶如世外桃源,也隔絕外界干擾。經營團隊與屏科大簽約產學合作,一步步從環境營造開始,先照顧好動物,才能讓遊客在親近中學到多樣知識。以「學校」為名,說明「寓教於樂」的企圖心。初期將引入白色貓頭鷹~雪梟等20餘種可愛動物,未來這裡會發生什麼?讓我們一起期待。
(本文由受訪者口述,記者廖苡安整理)
野森動物學校校長
陳則夫
【TTN旅報1402-1403期, 2025/5/12 出刊, 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