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 張 馨 文 | |
現 職 | ➤ 中華大學觀光學院院長、特聘教授 |
學 歷 | ➤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博士 ➤ 英國牛津Brookes大學觀光規劃碩士 ➤ 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學士 |
世界博覽會自1851年於倫敦舉辦首屆以來,便成為科技與文明的重要展示舞台。首屆博覽會創造劃時代的水晶宮;1853年紐約帶來電梯的驚喜;1889年巴黎打造城市地標艾菲爾鐵塔;1893年芝加哥推出世界第一座摩天輪,並推動城市美化運動;1876年費城與1904年路易斯安那博覽會,分別出現爆米花、電話與冰淇淋甜筒。1939年紐約世博實現電視現場轉播。
1970年,亞洲首次舉辦世博,大阪以「人類的進步與和諧」為主題,超過6,400萬人次參觀,並留下岡本太郎的經典作品〈太陽之塔〉。2005年愛知世博以愛・地球博「自然的智慧」為主題,強調人與環境。2010年上海世博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吸引超過7,300萬人次,台灣館亦廣受矚目。2020年杜拜世博為中東、非洲、南亞(MEASA)地區首次舉辦,因疫情延後一年,仍吸引2,800萬人次,主題為「連結思想,創造未來」,並留下壯觀的世界最大圓頂 Al Wasl。

大阪成功爭取2025年再次舉辦世博,以「為生命設計未來社會(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為主題,涵蓋3大副題:「拯救生命」、「賦予生命力量」、「維繫生命」。展覽目標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日本國家戰略「Society 5.0」,打造虛實融合的新社會藍圖,即網路空間與實體世界的高度整合,邁向資訊社會後的新形態社會實驗場。
震撼亮點 不勝枚舉
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的「Grand Roof Ring(大屋根)」是全球最大木構建築,環形長達兩公里,象徵團結與共榮,讓人在這戰火頻仍的年代深感觸動;由Suntory和Daikin冠名長達25分鐘的全球最大水舞火舞秀「在午夜的彩虹下」,震撼五感。PASONA館(原子小金剛X怪醫秦博士)展示尖端iPS紅心臟;FUTURE CITY館匯聚睡眠器、川崎機器人與飛行車;還有頗受媒體歡迎的鋼彈館等科技想像;「寶惠駕行列-祈福大遊行」由歌舞伎名伶片岡愛之助領軍,祈求商業繁盛、萬博成功。
台灣館「Tech World」,以美麗之島的自然生態為起點,從多樣壯麗的高山地貌到翩翩飛舞的蝴蝶,交織出台灣特有資源。在婆娑之洋的環抱中,展館融合自然之美與科技實力,運用創新技術展現蘭花王國的芳香風華與晶片王國的頂尖實力。這是一場自然與科技共譜的願景,深刻表現台灣立足世界舞台的力量與信念。
此外,159個國家與地區參與展出,展館各具特色:Cartier冠名的女性館、展示LV與香奈兒工藝的法國館、以永續建材打造的日本館、菲律賓、馬來西亞等。音符造型的奧地利館、竹簡造型大氣的中國館、隈研吾設計的卡達館,以及來自比利時、捷克、義大利、美國、韓國、墨西哥、北歐館等各國創意展館,令人目不暇給。

世博之外 城市規劃與國際交流並重
參訪大阪萬博前,有幸獲得日本國會議員梅村瑞穗女士大力協助,大阪都市計畫局副理事三原女士、早野參事、智慧城市局狩野與平田主任等人親自說明大阪府及梅田區未來發展藍圖。梅村國會議員全程參與,強調大阪府市共享利益,攜手推動「All Osaka」大大阪計畫,期以數據為手段、生活品質(QOL)為目標,邁向智慧城市、超級城市與e-Japan典範。
透過與大阪府市的深度交流,對都市規劃與空間戰略有更清楚的理解,實地走訪梅田開發區,對空間設計意涵有更具體感受。櫻花盛開,大阪市街洋溢歡欣氣氛;在夢洲萬博園區接待會中,體驗到主辦方的精心安排與熱誠款待,行程充實,收穫豐富。
誠摯推薦-親臨大阪萬博,體驗未來社會藍圖
大阪萬博精彩絕倫,每一個展館皆蘊含創意與感動,令人深受啟發。衷心祝福大阪與關西廣域地區,在接下來6個月展期中,順利吸引2,800萬以上的參觀人次,成功實現目標。身為關西觀光大使,誠摯推薦讀者親自到訪大阪萬博。這是一場結合創新、文化與未來的壯闊盛會,絕對不容錯過。
(投稿=張馨文、整理=林宥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