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看見台灣 守護台灣 共享台灣
TITA TALK「聽旅說」分享永續精神

TITA TALK「聽旅說」論壇是台灣入境旅遊協會創會會長王全玉為分享觀光人視野,推動入境旅遊服務升級而創辦的論壇。台灣入境旅遊協會理事長張詩怡延續傳統以「永續」為主軸,2/18春酒前論壇邀請多位貴賓分享永續觀點。

串連永續生態鏈
申請認證自我升級

根據2025年1/5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發布的《2025年全球風險報告》,極端天氣事件已躍升第2名,顯示挽救世界環境刻不容緩。從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可自我評估還有哪些能提升。以飯店為例,可做範疇就有「永續城鄉」、「氣候行動」、「責任消費生產」和建立「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 廣告 -

永續標章 接軌國際 

煙波飯店蘇澳館總經理陳惠慈表示,全球有許多永續相關標章,申請國際認證是最快速與國際接軌的方式。煙波大飯店蘇澳館已拿到GDS認證,正努力申請更高等級的認證,透過對食物、環境照顧、垃圾處理等方面的要求及監督管理,以及運用環保建材、再生能源、增加綠植覆蓋率、降低碳排等逐步升級。作為旅遊供應鏈之一,酒店可和旅行社積極合作,帶動消費者選擇永續又有趣的觀光遊程。現在投入永續,可說是最佳時間。


影像紀錄真實 閱讀台灣故事
看見真感動 啟動永續力量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承接知名導演齊柏林留下的60萬張空拍影像和近千小時影片紀錄,典藏並推廣齊柏林的紀錄影像,2019年在淡水成立「齊柏林空間」,創造持續改變的力量。讓大家看見看見台灣之後,也能進一步共同守護家園。

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執行長特助齊廷洹指出,看到以後才會「覺知」,進而產生改變或維護的力量。現在淡水「齊柏林空間」已成為環教場域,2/28舉辦「看見台灣生活節」,營造體驗情境,讓大家感受到永續生活的便利。齊廷洹強調,永續不會造成生活困擾,而是換一種生活方式。他過一幅幅的照片,介紹背後的故事,和看見台灣之後可能帶來的改變,也帶著與會貴賓從另一個角度閱聽台灣。

產業攜手 展現永續生活 

現在「飛閱下一個十年」即將開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集資計畫已正式啟動,目標是繼續深入校園公開播放,讓下一代「看見台灣」,並把珍貴影像膠卷轉為數位資料,也規劃再延續以無人機和直升機進行空拍的紀錄之旅。

「永續觀光或旅遊,對台灣環境教育的推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自己做力量有限,我們不僅要找外援,還要結合在地。」他舉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為例,除了自己優化環保減碳,也和基金會攜手,共推在地永續的綠色旅遊,創造獨特的旅行價值,結合在地走讀團體,成本不高,但能讓來的人覺得新鮮,加上美景美食,還能讓人相約再度重遊。


​​入境旅遊與國際接軌
產業鏈聯動 迎戰永續市場

作為台灣推廣永續旅遊的先驅者,旅行業國民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樂亞旅行社總經理蔡子建已帶著公司團隊申請多個旅遊及永續標章,包括2022~2025 GTS國際永續旅遊認證、2020~2026行政院環境部綠色環保旅遊標章等,更榮獲今年交通部觀光署頒發的「永續旅遊推廣貢獻獎」。他指出隨著永續旅遊及消費意識轉變,帶動旅客的社會責任感增強,渴望體驗真實文化。

永續 從內部溝通開始 

永續潮流勢不可擋企業要如何開始?蔡子建指出,永續旅遊涉及到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在企業內部,領導者和經營者要先下功夫與員工溝通。後續可從1.評估現況盤點資源、2.設定目標建立共識、3.制訂計畫分組推動、4執行監測定期回報持續滾動,並透過申請認證來增強競爭力與公信力。

永續旅程涵蓋食宿遊購行,分工需要整個永續供應鏈合作,這需要還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產業鏈共同努力,並藉產學合作做到技術創新,共同打造台灣的永續旅遊品牌。台灣已有日月潭、阿里山、小琉球等旅遊目的地成功轉型,顯示台灣已在永續之路大步邁進。未來國際企業在選擇觀光或商旅目的地,會更重視碳排放的計算,這些都是影響企業未來做碳中和的依據。規劃永續遊程,需注意排碳問題與企業做碳中和的相關性。台灣有潛力成為國際永續旅遊的領導者,期許透過產業升級與品牌重塑,吸引重視永續價值的遊客,共同打造台灣永續旅遊品牌,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TTN旅報1394-1395期, 2025/3/17 出刊,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