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 蔡 宗 保 Kevin | |
學 歷 | ➤ 英國Uni. of Huddersfield MBA |
現 職 | ➤ 育達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管理系 副教授 ➤ RTM泛旅遊協會 常務監事 |
曾 任 | ➤ 燦星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室 策略行銷協理 ➤ 痞客邦 生活旅遊部副總經理 ➤ 雄獅集團欣傳媒 網路媒體部總監 |
體驗旅遊,也被稱為沉浸式旅遊,是一種旅遊模式,旅客積極參與當地文化、環境和人文。體驗旅遊的目標是透過深度參與,深刻理解旅遊目的地的文化、人民和歷史,而不僅僅是走馬看花,旅客不再滿足於傳統觀光,這反映了旅遊本質的轉變,更加注重情感連結、文化真實性和個人化探險。
體驗旅遊興起的因素
根據 Market Research Intellect調查報告指出,體驗旅遊市場預計將大幅增長。從2024 年到2031年,預計複合年增長率為8.78%。市場價值預計將從2024年的130.3億美元增長到2031年的215.9億美元。推動這種擴張的因素包括對體驗旅遊的需求不斷增長,而技術進步、消費者偏好的演變以及對體驗旅遊益處的認識不斷提高,都進一步推動了這一需求。
- 旅遊本質的演變:
旅客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觀光模式,而是尋求與目的地建立深厚情感連結。他們渴望透過旅程深入探索當地文化、環境及人文風情。 - 千禧世代與Z世代的影響:
千禧世代與 Z 世代重視體驗勝於物質享受,熱衷於參與獨特且身臨其境的旅遊活動。他們偏好以真實和互動的方式感受目的地,並透過社群媒體分享旅遊經歷。 - 科技的普及:
線上旅行平台和社群媒體提供了便利的旅遊資訊和規劃工具,旅客可以輕鬆查詢目的地的詳細資訊,預訂行程並獲取其他旅客的經驗分享。 - 對真實性與文化沉浸的渴望:
現代旅客越來越重視目的地的真實性。他們渴望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參與文化活動,並以非一般觀光客的視角探索旅程。 - 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等平台讓旅客成為內容創作者,他們分享的旅行照片與影片激發其他人的靈感,形成了對新穎與獨特體驗的需求。
傳統觀光和體驗旅遊模式的差異
體驗旅遊和傳統觀光模式有著顯著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見下圖):
總而言之,體驗旅遊是一種更深入、更具互動性和參與性的旅遊模式,它強調個人體驗、文化交流和可持續發展,與傳統觀光模式相比,更能為旅客帶來難忘的旅行體驗,同時也為當地社區帶來積極的影響。
體驗旅遊案例分享
-
鄉村生活體驗:義大利托斯卡尼農場
- 案例描述:在托斯卡尼,一些農場提供旅客參與葡萄酒釀造、橄欖油壓榨或烹飪傳統義大利菜的活動。
- 核心體驗:旅客可以親手摘葡萄、踩葡萄汁,學習如何分辨好酒,並參與製作過程。
- 旅遊價值:旅客不僅品味當地食材,還與當地人建立真實連結,深度融入當地文化。
-
都市文化探險:日本東京巷弄酒吧巡禮
日本東京巷弄酒吧巡禮,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哲學與社交方式。(圖片來源=TTN圖庫) - 案例描述:旅行社帶領遊客走訪東京隱藏於巷弄中的居酒屋,讓他們品嚐特色小吃、清酒,並與當地人聊天。
- 核心體驗:非觀光化的酒吧文化,旅客可以在導覽員的引導下了解當地人的生活哲學與社交方式。
- 旅遊價值:增強旅行的真實感與故事性,遠離一般旅遊指南的觀光陷阱。
-
傳統技藝學習:印尼峇里島銀飾製作課
- 案例描述:峇里島的銀匠工坊開放短期課程,讓旅客學習如何製作自己的銀飾品,例如戒指或項鍊。
- 核心體驗:參加者學習使用傳統工具進行打磨、雕刻,最終帶回自己設計的紀念品。
- 旅遊價值:提升對當地工藝的認識,並擁有專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紀念品。
-
歷史穿越體驗:捷克中世紀城堡生活
- 案例描述:捷克一些城堡旅遊專案提供旅客穿上中世紀服裝,體驗當地貴族生活,包括騎馬、射箭、參與宮廷晚宴等活動。
- 核心體驗:讓旅客沉浸於歷史場景中,並親身感受過去的生活方式。
- 旅遊價值:旅客成為故事中的一部分,深化對歷史的體驗與記憶。
-
當地節慶參與:印度灑紅節(Holi Festival)
- 案例描述:一些旅遊團特別設計行程,帶旅客參與印度北部的灑紅節活動,體驗當地人用色彩粉末互相祝福的傳統。
- 核心體驗:旅客在節日中成為當地文化的一分子,與當地人一同慶祝春天的來臨。
- 旅遊價值:透過節慶文化,建立跨文化的理解與友誼。
體驗旅遊的發展趨勢
體驗旅遊的未來將受多方面因素驅動,以下列出幾個關鍵趨勢:
- 個人化與客製化:旅遊業者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設計符合旅客偏好的個人化行程,例如專屬美食之旅或冒險體驗。
- 永續與責任旅遊:旅客對環保和社會責任的重視日益增加。他們偏好參與永續性活動,例如生態旅遊、綠色飯店和支持當地社區的行程。
- 科技整合: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為旅客提供虛擬導覽、沉浸式文化展示,提升整體旅遊體驗。
- 養生旅遊:疫情後,旅客對健康與安全的需求提升。養生靜修、瑜伽課程及水療度假成為熱門選擇。
- 文化體驗深化:學習傳統手工藝、參加當地節慶或美食體驗成為體驗旅遊的核心。
- 慢旅行與在地化:旅客逐漸偏好深入探索少數地點,支持當地經濟,並減少碳足跡的永續旅遊方式。
- 教育型旅遊:參與專家導覽或學習活動,例如考古學、語言課程或藝術工作坊,以增長知識與技能。
如何規劃體驗旅遊產品?
-
深入研究目的地:
文化與傳統:了解當地文化特色與習俗,設計能與當地居民互動的活動。
自然環境:探索目的地的自然資源,選擇符合永續理念的戶外活動。 -
設定明確的目標與期望:
旅客需求:針對不同客群設計符合其興趣與需求的行程,例如冒險型或休閒型旅遊。
預算與時間:確保行程設計與旅客的預算與時間相符,避免過於緊湊。 -
提供靈活且包容的選擇:
設計適合不同年齡層、能力與興趣的活動,確保每位旅客都能享受旅程。
-
善用科技工具:
規劃與預訂:利用線上旅遊平台,提供便捷的行程查詢與預訂功能。
即時應用:結合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即時資訊、導航與活動建議。 -
確保永續性與社區參與:
環境保護:選擇低環境影響的活動,並教育旅客如何減少旅遊足跡。
社區支持:鼓勵旅客參與當地活動,支持當地商家與文化保存。 -
保持彈性與創新:
隨著旅客需求變化,不斷調整產品設計,並融入新技術與新元素,以保持市場競爭力。
體驗旅遊的興起反映了旅遊行業的深刻變革。透過了解旅客需求、利用科技與數據分析,並強調永續與文化價值,旅遊業者能夠設計出吸引現代旅客的創新產品。隨著趨勢發展,體驗旅遊將繼續重塑旅遊產業,帶來更具意義與價值的旅遊體驗。
(投稿=蔡宗保、整理=林宥銣)
【TTN旅報1388-1390期, 2025/2/10 出刊, P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