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T講堂】郵輪旅遊新願景
海峽兩岸共同發展郵輪旅遊展業芻議

PROFILE | 呂 江 泉 alumi
學 歷 文化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
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
現 職 台灣國際郵輪協會 理事兼常務顧問
學界經歷 國立屏東大學休閒事業系 退休副教授

全球郵輪旅遊產業高速發展,如何讓台灣郵輪快速成長,奠基亞太郵輪中心地位,堪稱旅業當前重要議題。台灣國際郵輪協會鄭重提出「海峽兩岸共同發展郵輪旅遊產業芻議」,推動恢復直航,希望為兩岸郵輪發展與直航合作帶來新機遇。

目前兩岸的海運航線尚屬「特殊航線」,不具備正常國際海運航線身份。這意味運行兩岸間的國際郵輪需繞經第3地,不僅增加高額營運成本,也削弱競爭力與合作潛力。誠摯建議兩岸各方權責機構可在相關「旅客簽證、專案審批以及國際郵輪直航兩岸」等申辦作業流程進行簡化,再結合「Fly-Cruise郵輪海空聯運系統」吸引郵輪航商加入廣增客源,漸進式建立兩岸三地郵輪雙母港合作藍圖。

兩岸海運直航的現況與挑戰

  1. 海運直航的發展歷程

    據台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簽訂的《海峽兩岸海運協議》,自2008年底實施兩岸貨運直航以來,台灣15個港口與大陸68個港口間建立了貿易橋樑,大幅縮短運輸時間和成本,開啟台灣農產品行銷中國大陸的契機。取消繞第3地,每個航次平均可節省16~27個小時,不僅提升物流效率,也推進台灣農產行銷大陸,節省海運成本數額非常可觀。

    - 廣告 -

    客運方面,大陸籍「中遠之星」(2009年起,福建廈門-台中、基隆、高雄定期航線)和「海峽號」(2013年起,台北港-福建平潭、台中定期航線)先後開航;2014年,台籍客輪「麗娜號」也取得許可,開航福建平潭-台北港。當時中遠之星、海峽號全年載客量已逾30萬人次旅客,直航榮景大好。後因新冠疫情及兩岸政治情勢雙重衝擊,現幾全數停航。今年4月初,大陸文旅部曾表示將在平潭-台灣海上客運復航後,恢復福建民眾來台團體旅遊,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2. 各船籍與客運航線的關係

    據《海峽兩岸海運協議》及交通部《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海運直航許可管理辦法》,將各類不同船籍船舶大致分為:外國籍、大陸籍、港澳籍、台灣籍等4種,再依可否參與兩岸客運直航業務關係,詳參下表為不同船籍參與兩岸航線的限制,台灣籍船舶具備最完整的運作自由。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海運直航許可管理辦法
類型 國際航線旅客 國內航線旅客 兩岸航線旅客 兩岸航線旅客
外國籍
大陸籍
港澳籍
台灣籍
資料來源:楊崇正(2010)

國境安全與國際慣例的雙重保護

  1. 台灣的國境安全管理

    為保障跨境安全,台灣內政部移民署已建立「航前旅客資訊系統(APIS)」與「航前旅客審查系統(APP)」。將國境防線延伸至海空航班抵達前,要求郵輪公司提前申報旅客資料,大幅提升安全管理效率,阻絕非法入境的可能性。如未能符合規範,船方需對違規負責,並立即遣返非法旅客。

  2. 國際郵輪安管標準

    依國際郵輪產業慣例,郵輪旅客需團進團出,相應給予國際郵輪旅客享受「過境免簽證」之優遇,並由船方保管旅客護照,全程配合國境管理單位檢查。此舉不僅確保各方權益,也為未來雙邊合作樹立更完善的基礎。

推動兩岸郵輪直航芻議
從專案審批開始

  1. 短期:專案化解合作瓶頸

    海峽兩岸直航關乎兩岸關係正常化進程。在短期內,建議兩岸通過「專案審批包船」方式,突破現有郵輪未能直航的困境,參酌此前進行過的「空運直航協商談判」成功經驗,針對權宜航權定位、航政監理、文書認證、安全管制、稅捐徵收以及海事管轄等等議題,制定可行政策,以降低郵輪公司進入市場的門檻。

  2. 長期:串聯「兩岸雙母港、多母港航線」

    長遠來看,建議兩岸三地的港口管理單位進一步整合產業資源,發展全新的郵輪航線。以雙母港為基礎,例如上海對基隆、廈門對台中、舟山對花蓮等,打造雙母港運行模式,逐漸串聯至東北亞、東南亞地區,形成完整的郵輪經濟圈(參考下圖)。如此不僅提升了東亞區域合作的商業機會,也為台灣旅遊業帶來國際化發展的新契機。

串連郵輪經濟圈

(投稿=呂江泉、整理=廖苡安)


【TTN旅報1380-1381期, 2024/12/9 出刊, 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