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 呂 江 泉 alumi | |
現 職 | ➤ 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兼常務顧問 ➤ 國立屏東大學休閒事業系退休副教授 |
學 歷 | ➤ 文化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 ➤ 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 |
郵輪航遊的魅力在於它提供一種從海上探索世界的獨特視角,而當這種旅行方式再與其女性化冠名與儀式性造船傳統相結合時,更開啟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優雅旅遊體驗。從最初的英國王室御用、擁有逾百年情懷的皇家郵件遞送輪船(RMS: Royal Mail Ship),直到當代各式爭奇鬥豔的精品奢華郵輪,更進一步將這種體驗提升到另一個嶄新的高度。
郵輪船舶的命名即如同其註冊船旗國籍一般,都需嚴格依循國際海事管理的法理依據辦理。船名屬於辨識船隻的重要資訊,所有船隻必須將其船名清晰標示於船身兩側,註冊登錄的船籍港亦須明確標示於船尾部位。此外,郵輪的擬人化冠名傳統不僅呈現於其特殊的女性化賦名,更添加宗教意涵頗為濃厚的造船儀式。茲試析其意旨緣由如次:
母性化的賦名慣習
Maternal Naming
「賦名」的做法本為人類所獨有,主要源於在同類間用以標示出獨特個體的慎重儀式。或許是出於固有傳統、浪漫情懷或為增添吸引力等諸多因素,傳統上包括郵輪在內的各式船舶都保有母性化賦名的慣習,往往沿用具有女性韻味的名稱或添加描繪美好想像的稱謂。如此獨特的產業屬性,往往也賦予郵輪一種類優雅和吸引人的表徵。至於船舶為何會有如此獨特的冠名傳統,常見的大致有如下數則。
- 情感聯繫Mother:傳統郵輪引用的母性化名稱的出處,多半來自宗教、神話或傳說當中。例如華人的海上守護神-媽祖娘娘,西方的海洋女兒-美人魚。對水手而言,船舶就有如自身母親一般,是在風雲變幻莫測汪洋中唯一的寄託。依據船業界慣例,以宗教意涵的女神為輪船賜名,即帶有祈求庇蔭航程平安的寓意,同時也有助於建立船業界的商業社交以及船舶間的情感聯繫。
- 敬愛尊重She:如前所述,傳統郵輪引用的女性化名稱的出處,可能是基於傳統宗教信仰以女神或母親的慈愛形象,得以保護海上航行安全的感情聯繫。因此,海運業界慣以She、Her等女性化稱謂來形容船舶,更進一步鞏固了船舶被視為女性的形象,也或許是對母親生養之恩的敬愛表徵。因此,在船舶稱謂上使用擬人的「她She」,其深情愛意絕非擬物的「它It」所差堪比擬的。
- 船舶冠名MS:船舶的建造、營運與航行,慣常使用「姊妹船」、「姊妹公司」、「處女航」等女性化用語。當代多數船舶常見的船名冠名MS,隱含的女性化意味亦極為濃厚。雖然MS原意是指「引擎驅動輪船Motor Ship」縮寫,但卻也令人聯想到Mrs.、Miss、Ms.等等暗指對已婚、未婚或不明婚姻狀況的女性稱謂。如今隨著時序的推移,有人認為這種做法可能會強化性別刻板印象。因此,現代有些航運業者漸有改用中性化或男性化語詞來描述船舶的新傾向。
宗教性的建造儀式
Shipbuilding Christenings
每艘新船建造同時,均需舉行帶有濃厚宗教意味的命名受洗儀式。新造輪船透過「龍骨安放、錢幣安放、受洗命名以及擲瓶下水」等儀節,標誌著船隻開始起建、正式賦名並準備投入運營的階段進程,同時象徵新造郵輪航行順風順水、無災無難。新造郵輪命名下水儀式的最高潮就是擲瓶典禮,命名教母用斧頭切斷細繩,連接細繩另一端的一瓶香檳從船艏上方滑落,擊中船艏後破裂象徵「碎碎瓶安」。隨後船上接連鳴笛、船身下水並做好首航出海的充分準備。
- 龍骨安放儀式(Keel Laying):龍骨位於船身的最底部,是船體的基底中央貫穿全船、連接船首柱和船尾柱的一個縱向構造。龍骨是一艘船最重要的承重結構,它除了保證船舶結構強度之外,也對船的穩定航行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它的上面有橫過整個船身的船肋、船首和船尾,把整條船的基礎架構加固。因此,鋪設安放龍骨屬造船過程中最重要的儀式。
- 錢幣安放儀式(Coin Blessing):新船錢幣安放儀式,相傳源於古羅馬時代,象徵平安吉祥。在龍骨的安放鋪設儀式中,由具身分地位、有福份的人在龍骨下方安放象徵平安吉祥的錢幣,預祝該船建造順利平穩、平平安安。主持龍骨安放錢幣儀式,傳統上主要由皇室成員、第一夫人、政府要員、船東或其夫人、社會賢達等名流顯要擔任。
- 命名下水儀式(Launching):如前所述,郵輪公司都會依自己的品牌形象、使用目的或不同主題而為新造郵輪命名,最典型的例證如皇后郵輪一律均以英國歷屆女王名諱命名。擲瓶下水儀式則象徵著船隻的誕生和未來的開始,寓意在破除萬一發生船難利用「瓶中信」求救之魔咒。號稱永不沉沒卻遭逢史上最慘烈海難之一的鐵達尼號,據傳即因不信邪而省去這個儀式卻反而撞到邪。因此,現代船隻必定在下水首航前,透過受洗儀式推介船隻建造歷程、宣布船名,並對這艘新船獻上祝福。
(投稿=呂江泉、整理=唐偉展)
【TTN旅報1358-1359期, 2024/07/08 出刊,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