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藝術與地景結合,可追溯到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下稱東管處)2004年以《海洋印記》開始在東海岸裝置藝術展,純粹的風景線從此增添新焦點,觀眾、藝術與美景相互凝視。2015年起東管處舉辦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提出「閒暇哲學、觀光凝視、大地美學」3個核心理念,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共展作品,而今10年有成,成為典範,見證從地方生長出來的更能留住人心。
觀察①
薈萃能量
地方長出作品 激出浪花朵朵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何以能逐步擴散,逐步震盪出整個東岸的藝文動能?或如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在「2024東海岸大地藝術節」開幕式裡指出,大地藝術節的作品都是從這塊土地「長」出來的,提高能見度,才能留住人才,也留住人潮。
「部落透過吟唱舞蹈紀錄日常及大小事,用自然素材創作與生活,讓拾撿來的漂流木、竹藤石塑煥發新的生命。」交通部觀光署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林維玲說。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最初以藝術與音樂結合,給更多人走進這片土地逐夢的理由。即使外地藝術家來此創作,也以在地素材和土地賦予的靈感,與地方藝術家和民眾協力,透過創新觀點和技巧化為創作,這些能量又給予地方新的藝術動能。
觀察②
藝術搭台
藝術節平台化 升級為年度慶典
藝術節對外是節慶亮點,對內是重要的凝聚平台,超越流派,打破地域。除延續駐地創作、音樂會及開放工作室3大要素,2020年起東管處盤點轄區資源,2021年以「東海岸藝術生活平臺串聯計畫」擴大效益,輔導藝術工作室、店家開門迎客,重整為年度性「藝文平台」活動。2023年,月光.海音樂會引進在地企業參與,透過售票與否分流遊客,籲請參加市集攤商餐購服務朝環保發展,導入觀光圈能量,讓商業觀光、藝術人文和永續發展結合。
10年,聚焦和聚攏的不僅是嚮往藝術作品與音樂人群,還有在地人群與風土。
觀察③
策展關鍵
認同是活動核心 尋找夥伴與在地連結
藝術節為地方打開能見度,聚眾也聚焦,同時結合地景、觀光、音樂和公眾參與。除了東台灣如野百合遍地開花,還有桃園地景藝術節、2004新增的台南400農漁藝術地景藝術節、首屆五十二甲濕地藝術節…結合地景藝術,從雕塑、表演到體驗,越來越多元。
「認同是所有活動的核心,要讓在地人認為:『這是我們的事』,才能永續!」籌辦過多屆藝術節活動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策展人李韻儀指出,藝術節不僅要能吸引外地旅客,還要贏得在地支持。連結,正是駐地藝術的特質,走進土地體驗生活。藝術搭台,在地參與,結合精彩,「藝」齊發聲,更是實際為觀光業帶來動能。
《地景藝術 遍地開花 讓台灣觀光動起來》 | |||
活動名稱/主辦單位 | 地點 | 舉辦時間 | 年度重點 |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從花蓮溪口到小野柳風景區,168公里海岸線沿線。 | 6~9月 | ⊹ 駐地藝術雕塑作品、月光.海音樂會+市集 ⊹ 藝串平台豐富活動 ⊹ 10週年回顧展 |
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東分署、花蓮分署 |
縱谷197縣道,富里、池上、關山及鹿野。 | 7~9月 | ⊹ 日、韓、波蘭、南非、法國及台灣共12組藝術家創作 ⊹ 首度跨域到花蓮富里 ⊹ 結合農村小旅行&美食 |
壯圍生活節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壯圍沙丘生態園區 | 6~8月 | ⊹ 3件藝術作品、5場丘·海嗨音樂會×市集、4場壯圍單車旅行 ⊹ 8個藝術聚點、週六日付費藝術導覽預約:089-841005 |
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藝術創生計劃 農業部林務署花蓮林區管理處 |
磯崎、新社、復興、貓公、豐濱、港口等部落。 | 創作駐村:7、8月 作品展出:9/15~10/30 |
邀創作者走進部落社群與傳統生活環境場域學習、訪談,依循所得思考、規劃屬於地方性的藝術與文化發展脈絡與樣貌。 |
南迴藝術季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 |
南迴公路沿線周邊,太麻里、金峰鄉、大武鄉、達仁鄉等地。 | 創作期間:6、7 作品展出:7/30~10/31 |
2024南迴藝術季—光之迴境。邀請藝術家+徵選藝術工作者並進。 |
【TTN旅報1358-1359期, 2024/07/08 出刊,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