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ESG潮流進行式 可樂旅遊提前擘劃永續藍圖

日前2024亞太十國永續報告分析出爐,台灣再奪亞太之冠,整體表現勝出日、韓等國。近年企業對於ESG(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重視日漸提升,然而對旅遊業來說,不論是想將ESG或是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納入公司策略,究竟該如何轉化為實際作為?在官網上設有「永續可樂、分享快樂」專頁的可樂旅遊,對於永續價值、品牌願景已有清楚藍圖,不吝分享發展策略與階段成果,供同業參考。

可樂旅遊行銷部副總經理林冠賢指出,可樂旅遊在公司治理這塊約是從2012年起便從強化資訊安全、保護個資著手。(圖片提供=可樂旅遊)

提早啟動 強化公司治理

「我們早在ESG這個名詞越來越熱門之前,許多工作早已啟動。」可樂旅遊行銷部副總經理林冠賢指出,早期應該也有不少旅行社關注CSR企業社會責任,但多是從環保切入,後來才衍伸ESG這個新概念。以可樂旅遊來說,在公司治理這塊,約是從2012年起,就開始強化資訊安全,凡是會經手到消費者資料的單位,需要時常進行稽核,保護個資,即為其中一例。

而到了2020年的疫情期間,可樂旅遊開始深入瞭解ESG,包括林冠賢在內,也透過參加碳管理師課程(ISO 14001)等訓練,全方面增進相關知識,進而盤點工作流程細節,檢視有哪些面向可以著手。

由於可樂旅遊近年原就定位自身為「數位可樂」,因此「少紙化」首先就成了清晰明確的目標之一,並逐步推動落實。比如以往提供給顧客的行程表,長程線可能印出來就要十幾張甚至二十幾張,現在都已經數位化、電子化,掃一下QR Code,在手機裡一目瞭然,就能大量節省紙張。其次便是紙本的傳真刷卡單、代收轉付、意見調查表等,也都以朝向全電子化為目標執行中。

- 廣告 -

節能減碳還可省下800萬

林冠賢提到,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許依然會以紙本辦理,但作業上已經大幅實踐少紙化,目前相較於疫情之前,每年約可減少6萬多公斤的碳排放量,既環保,且省下約800萬費用,所以做ESG也不是只有投注人力、金錢,某些環節也會有實質獲益。

可樂旅遊從2020年起,還開始大力投入開發綠色旅遊產品,並取得環境部的銀級標章。林冠賢指出,銀級標章除需在節能等面向達到一定標準,還需要有綠色商品,然而環境部對綠色旅遊的定義較為簡易,即一日遊使用至少1間環保餐廳及選擇1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或生態場所、二日遊則至少選擇1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或生態遊憩場所、至少選擇1間環保餐廳用餐及至少選擇1間環保標章旅館或環保旅店住宿達標,但可樂旅遊希望不僅止於政府所規範的標準,而是期盼真正落實永續價值。

目前在「永續可樂、分享快樂」的專頁上,載明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即SDGs當中,可樂旅遊已努力實踐其中10項,並將ESG的精神與價值吸收、轉化為更貼近旅遊業的內容,透過定期大會等場合傳遞給合作夥伴,邀請大家一起響應。

訂立永續標準 打造綠色商品

由可樂旅遊自行訂立的十項永續旅遊指標,包括低碳交通、環保措施、地方創生、在地食材、在地經濟、生態保育、尊重地方、文化傳承、體驗生活、深度慢遊等,分包商所規劃的產品,須符合其中五項,才可定義為永續旅遊。

林冠賢指出,這十項當中,交通尤為重要,比如在台灣,使用火車、單車或許即符合減碳的精神,國外產品像是萊茵河河輪、地中海郵輪等等,也可以在某些環節替換掉巴士的使用。意即在設計永續產品時,會希望至少優先達到低碳交通、環保措施,再努力實踐其他項目。

比如花蓮的產品中,就有搭火車、使用環保餐廳的行程,但其實所選用的餐廳不只有環保餐廳認證,餐廳主打的台式菜色與滇緬料理,更是歷史淵源與多元文化下的產物,醞釀出獨具特色、富有深度及溫度的食旅饗宴。

另以阿里山森林小火車行程為例,可樂旅遊不會只因小火車符合低碳交通就畫地自限,還進一步涵蓋地方創生,設計出「五感體驗列車」等產品,讓旅客走入百年柑仔店,嘗試柴燒草仔粿,既是使用在地食材,也是體驗當地生活。此外行程中還結合公益咖啡車、月台音樂會等內容,希望讓遊客在旅行中也能響應公益。

凝聚共識 帶動地方創生

此外,由國發會指導的首屆「企業CSR X 地方創生提案競賽」,於2020年底時徵件,共有110組地方創生團隊提案,結果首獎、二獎獲獎單位,均是與可樂旅遊合作,推出在地生態行程,也是尊重永續的案例。其內容分別以金門和台南新化為主題,前者可透過旅遊窺見金門返鄉青年如何振興荒廢的高粱田,並深度探索金門的潮間帶,這樣的產品不只獲獎,在販售上其實也有很不錯的迴響。

可樂旅遊對於融入永續價值的國外產品,也持續探索開發,比如在泰國清邁的行程中,加入學做泰國菜的體驗,但並非僅止於學習廚藝,而是一起進入菜市場採買,辨識食材、製作料理,真正感受在地生活。此外還會參訪將大象便便循環利用、製成彩紙等藝品的園區,也是一種參與生態保育的旅遊。

不過,林冠賢強調,想要在旅遊業裡注入永續價值,假若只是少數幾個人在做,會完全使不上力,必須從線控、分包商、領隊、業務等凝聚共識,成為企業共同的目標與方向。比如國旅參訪客庄、原鄉,均可由領隊傳達尊重地方文化的觀念,國外若恰逢伊斯蘭地區齋戒月等時段,遊客雖然不必齋戒,但也能透過領隊的解說,使遊客理解當地文化,並尊重在地信仰。

長期耕耘 建立企業形象

他也提到,旅遊業要做ESG,短期的確不易看出有什麼實際效益,甚至過程還很辛苦、容易遇到挫折,比如有些產品可能單價因此提高、銷售不易,或是像無紙化不符合某些消費者習慣等等,但除了這本來就是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之外,目前趨勢也是往這方向在走,是值得持續思考的課題。

林冠賢表示,其實現在會關注ESG相關議題的民眾越來越多,企業努力投入永續,對於企業形象會有正面幫助。甚至可樂旅遊在透過建教合作等方式招募新人時,也有新人指出在學校有學到ESG、SDGs相關概念,想確認企業是否有在執行,這些都是確實能觀察到的現象。

回饋社會 創造快樂

可樂旅遊自2023年起,啟動「感恩愛無限」計畫,投入公益、回饋社會,號召企業與供應商攜手,為育幼院孩童實現旅遊夢。去年總計3場活動,就邀集近1,000名小朋友參與,共同出遊,也帶來熱烈迴響,今年預計再增加場次、創造快樂。

「有些同事甚至主動想來當志工!」林冠賢指出,原本還考量同仁們應該都很忙碌,沒想到活動一出來,各部門、分公司都有不少同事主動洽詢下一個場次,希望也能盡一份心力。這些事或許與同事們原本的業務無關,卻是很有溫度的活動,相信可樂旅遊對於打造「永續、友善、快樂」旅遊環境的願景,可以感染每個人,一同讓世界更美好。

此張圖為可樂旅遊所定義之10項「永續旅遊」的指標,分包商所規劃出的綠色旅遊產品,需符合其中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