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T講堂】那些年那些事
觀光事要一群人併肩一起走

PROFILE |陳 淑 慧
學 歷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學士
資格 1988高考自保育科人文組第一名
經歷 台北市政府秘書處參事
台北市觀光傳播局局長
將捷文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
台灣鐵路管理局貨運服務總所總經理
台東縣政府參議
台東縣政府觀光旅遊處處長
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站主任

本文撰寫在0403大地震之前,筆者在此次受災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服務長達13年半,曾經歷1990年代錦文橋斷、1997年安珀颱風靳珩橋斷、1999年921地震等多次大自然的反撲;更在工作中執行多場山難救援事件,對於大自然帶著敬畏謹慎。不同於以往,這次的土石受災面積很大,大自然需要休養生息的時間很長,天地無情人間有愛,相信會很快回到人與大自然共處的美麗時光。

雖然已經在公職劃下句點,但是在30幾年的職涯中,還有幾個算是廣為人知的記憶點。第一個是「太魯閣峽谷馬拉松」於2000年創辦,只是大家不知道那可能是有始以來首次非週末的活動,活動時間是星期五,也不是所謂的旅遊旺季,是在氣候穩定、路況較不受影響的11月;農曆春節期間的太魯閣遊園專車;大家對我的最大記憶點算是「台灣熱氣球」,在4年內從無到有。

其實,台東海濱公園的國際地標、市區鐵花新商圈,為了解決自由行旅客吃的需求而發想出現在台東慢食節的前身「一個人的餐桌履歷」、池上有名的茄苳樹和長榮航空的合作,東北季風來臨時的國際衝浪「東浪嘉年華」,和源起於德國的鐵人家族亞洲首站在台東,筆者都算是深入參與,有些影子還在。

- 廣告 -

一群人一起走 將誤解化為友

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服務的時間,推動現在農曆春節的遊園公車,那算是台灣最早針對旅遊高峰所做的交通管制,當年是使用者付費,幫忙執行的是花蓮縣觀光協會。我告知,公部門預算有限,超過預算就付不起,當時的理事長謝立德及總幹事吳采勳二話不說就答應,還說不夠就當做觀光協會贊助…。那幾年,花蓮遊覽車業者依自家公司車輛數在春節旅遊旺季依比例出車,當時車輛數近80輛,只要人滿就開,車上還配備太管處的解說員;而遊園公車的前幾年已經開始執行合歡山雪季管制,甚至還透過合歡山四季遊園專車讓遊客別只到合歡山賞雪,春天開始更可以賞高山的花季。一開始的管制,不管是合歡山上的白牌車或是春節期間受管制的營業車,甚至還有中橫車輛限高的時候,遊覽車老闆們來遊客中心跟我理論,只是沒料到個子不高的課長意志堅定又執著,後來竟成為一起為花蓮觀光品質打拼的合作夥伴收場。現今花蓮觀光業者有些合作,算是當時幾項不打不相識的大活動後所建立的模式。

把安全及最好的體驗給遊客 以客為尊

當時的合歡山雪季管制及農曆春節遊園專車都是為了交通通暢及遊客安全而不得不做的交通手段,前者有許多高山不適的高山症必須儘速下山,後者不能因車輛太多,讓公路成為停車場動彈不得,若有落石則會來不及因應。

而太魯閣峽谷馬拉松在11月及星期五舉辦,是因為我在國家公園己工作7年多的氣候觀察。至於問我為什麼對氣候那麼敏感,因為當年我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負責國家公園環境清潔、設施維護及高山救難的部門的工作訓練,11月那個區間的氣候相對穩定。選星期五就是認為以太魯閣峽谷無敵的國際級景觀,值得大家特別休假來。

再加上有許多馬拉松跑者,時間精打細算,跑完到底有多少時間留下旅遊消費,比賽後還會再來旅遊都是問號,星期五舉辦、週末留下旅行的機會相對大,而且中橫畢竟是東西通過道路,星期5舉辦馬拉松較不影響用車人的行程,讓參賽者多住1晚也是有利於觀光業的做法。

第1年原打算活動結束日就是下次活動的公布日,但行政部門不輕諾,所以當年的建議並沒如願。倒是在熱氣球節那幾年,我就可以做到閉幕日就宣布來年的活動日,主要就是,若要提前籌備及宣傳,日期早早公布是很重要的。

【左圖】2000年太魯閣峽谷馬拉松【右圖】台東熱氣球節

老闆給力很重要 還要有團隊夥伴

當年不管是合歡山雪季管制被白牌車在面前理論;或是遊園專車被質疑,我的處長都是力挺授權,而馬拉松的活動時間原來處長是希望春天舉辦,在我說明常年氣候觀察及國際宣傳時間需要半年以上,他同意我選擇較晚的11月。

至於遊園專車是在東西橫貫要道管制,我提出這個想法時當年的處長一開始是猶豫的,但我跟他說,他接任處長前我們已經有和花蓮縣警察局交通隊在合歡山連續幾年的勤務合作經驗及默契,再加上921地震交通中斷,「此時不做,更待何時?」,他被我的堅定說服,只說「農曆春節的狀況,每天要回報」…,不管如何,他願意答應讓我做就很重要。

在台東所做的事,是我經歷了國家公園13年半的養成、外派紐西蘭及加拿大工作所取得養分,再加上有位肩膀寬又很有力的黃健庭縣長授權及代我受過,才在短時間做了些不一樣的事,在沒有成績前,又擾動一些關係,很多人會在背後議論,甚至伺機傷害。黃縣長面對別人在他面前罵「當時還一事無成」的我,他就「聽進去,沒有說出來」,多年後才調侃我,說他當年代替我被罵。觀光是高競爭行業,沒有一群人一起走,力量永遠不夠。

觀光活動「變」與「不變」

為何說「變」與「不變」,觀光競爭高也需要走在消費者之前,有些更要提前布局;觀光活動的不變就是要讓旅客「超乎預期」而不是「過度期待」的失望感。白話文就是不能言過其實、說比做得多。這就會回到產品力,民間常有小確幸,但是觀光的質感口碑遠比小確幸還重要,所以第一屆平日的太魯閣峽谷馬拉松活動結束後,星期一上班日同仁的電話不絕,不是客訴電話,而是感動及感謝的電話不斷,來電說起他們在我們請台鐵加開的加班火車上,一群來自各地的跑者對於跑道美景及服務的感動。活動前我的同仁被我要求不管是誰都要能一通電話就回答問題,不要轉來轉去,等於是一站服務,多月辛苦後的感謝電話,讓他們的辛苦有很好的回報。

這幾年曝光度很高的西班牙朝聖之路,及台灣的大甲媽或是白沙屯,都是先有宗教才有觀光,先有文化底蘊才有觀光,並不是一天成就的。走西班牙朝聖之路,你若選擇揹著背包,住著公私營的庇護所,晚上選擇物超所值朝聖餐,不管住宿或是餐都是10幾歐元就可以享受到,主因就在因宗教而吸引的觀光活動,西班牙政府仍然希望餐宿業者都能維持當年這條道路的神聖初衷提供朝聖者;這是這條朝聖之路因應世界各國旅客所做出現代版的變與不變;不變的是精神及傳統。觀光活動最難的,也就是如何建立口碑及傳統。

辦一場有特色又有記憶點的活動

當年太魯閣峽谷馬拉松,我以「夏威夷馬拉松」和網球四大滿貫公開賽「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為師。前者是日本航空公司當年為了冬天淡季吸引愛好運動的日本客人出國,而找了氣候適宜、風光秀麗的夏威夷舉辦馬拉松比賽;年復一年,規模越來越大,最後是包機前往,解決了航空公司淡季無旅客的問題,而夏威夷政府也加入支持行列,以運動名義行觀光之實。至於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我的關注點在白色服裝的規定及中央球場看不到任何商業廣告,乾淨單一顏色的背板;連當年喜歡花俏服裝的安德烈.柯克.阿格西(Andre Kirk Agassi)穿著不依規定依然被罰,它守住了許多百年以上的傳統。

因為國家公園以自然保育為主,在國家公園不是體育賽事,而是環境活動,以「體育活動行環境保育之實」,馬拉松第一年縱使在花蓮因沒有大企業,在尋求活動贊助也會找理念相符的企業,雖然當年沒有知名度而被拒絕,國家公園內的活動原則依然有保持住,周邊沒有活動布旗影響大自然美感。我知道現在很多活動現場有許多布旗,熱鬧非常,但是,參與者到了活動現場應該不需要再告知這裡是現場,布旗會不會太多餘?至於贊助商的曝光版面,應該也可以更有美感,現在手機自拍上傳很普遍,場景有吸引力,宣傳就從這些舉手之勞開始。

今日不做 明天一定會後悔

再來談夏威夷馬拉松的學習及活動何時開始籌備,當年就知道若要針對日本跑者宣傳,至少要半年以上,更何況在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網紅、沒有部落客、依賴傳真機的時代。提這些主要是說,當年以愛好運動的日本旅客為主,所以要抓住時機,縱使經費沒到位,有願就有力,沒錢能做的事也不少,尤其是提前宣傳。

若花太多前期時間在行政作業或短線宣傳,再精彩的活動也會錯過引客時機。像現在我們要吸引國際市場,若不知道日本見學市場或郵輪市場要2年前舖陳,或是歐美旅客的長程旅行一定是大半年前就決定,重要會展可能是4年或更久前就要爭取。不過,當年度國際情勢也會影響主辦權的決定,一影響可能4年後,而這些都是對國際旅客要先做的基本功才能正確投放。針對長線旅客不是今日做明日就會來,不過,今日不做,明天一定會後悔。調整及掌握正確的投放時程是很重要的,時間太晚,就只能明年再來。

高度決定做法

2000年11月舉辦的第一屆太魯閣峽谷馬拉松活動,當年的高度放在國際,所以以巡山員為跑者的宣傳日語及英文海報在1999年年底就完成。觀光活動的品牌要靠長年累積,當你放在國際高度,很多做法就會隨之思考規劃,像熱氣球及衝浪活動,你會發現英文名稱都以Taiwan為名而不是台東,因為打國際盃,就是要先以國家為名。

另外,很多的影片的檔案名稱大多是中文,甚至很喜歡用俚語,若是國內或地方性活動就算了,若定位在國際活動,連小小的檔案命名也要注意。太魯閣峽谷馬拉松活動第一屆在平日舉辦,1,500名跑者,現在是秒搶,很多人報不上。其實我更想知道國際跑者成長比例及改回平日的效果如何,而不是誰得成績破紀錄、獎金有多高,以及究竟多迅速就秒殺報不上名。
(文、圖片提供=陳淑慧 整理=唐偉展)


【TTN旅報1349-1351期, 2024/05/13 出刊, P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