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 水保局花蓮分局分局長 陳淑媛
「193農青禾音樂埕」吸引4千人次觀光客
水保局花蓮分局長年以來致力於行銷當地農場,以嘉年華等活動方式讓民眾認識花蓮農產,並且引入人流振興在地觀光。「193農青禾音樂埕-夏,田」於7/28舉辦,作為「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的延伸,農村發展的成果展現,更讓在地居民團結、凝聚共識為社區奉獻。除了結合當地特有文化,特別邀請知名歌手陳昇及新寶島樂隊、金曲獎歌后桑梅絹等歌星,營造以大地為背板的音樂饗宴,共同體會獨一無二的農村氛圍,並逐漸地認同農村存在的真正價值性。
在花蓮分局的努力宣傳下,活動連結15處社區,透過32間在地特色商家加入市集與音樂會活動,吸引約4千人次民眾參加,後續延伸到花蓮其他景點的觀光效益幫助到在地商家。而花蓮的金針花季更是遠近馳名,六十石山及赤科山的金針花海,以及原民部落的豐年祭,將為花蓮吸引更多遊客。今年的白鹿颱風使某些上山道路受損,在水保局的積極協助下,道路落石已清理完畢,並再三確認安全性,目前遊客已可以放心來花蓮觀光。
▌ 專訪 水保局台東分局分局長 王志輝
民眾爭留藝術品 證明《漂鳥197》方向獲認同
水保局台東分局分局長王志輝表示,這幾年日本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天然的地景地貌,投入藝術創作,將原本平凡的日常,轉換成藝術的生命能量,除了給藝術家更多創作空間,讓旅客關注藝術與在地的連結,透過這樣的活動也為偏鄉帶動觀光人潮。
王志輝認為,台東縱谷的景色比瀨戶內海或是越後妻有都更加麗人,日本既然可以做出這樣成功的旅遊模式,台東一定也可以,因此這個《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構想其實在三年前就發芽。不過王志輝提到,在他的觀察中,日本藝術季以文化為主軸,與在地的連結較弱,因此台東的縱谷大地藝術季希望強化與在地連結,將農家、農民、農產都帶進來,這樣才能讓活動成功、持續,且更好說服在地居民,對振興地方才有幫助,這一直都是台東分局辦活動的中心思想,不能走樣。
因此,台東分局在前期不斷與當地居民溝通,很多回鄉的年輕人或文創產業紛紛響應,台東分局還精選了「縱谷百選」推薦給旅客,包括老屋活化、將愛玉甜品精緻化的「痴愛玉」,以及利用在地食材料理的「蔬食男孩」,農會也有推出相關的米產品等等。王志輝笑說,畢竟偏鄉還是比較保守,一剛開始看到藝術品時都沒什麼特別感覺,但後來遊客變多、帶動周邊產業鏈發展,很多居民後來都希望將藝術品保留,讓它們成為台東縱谷的地標,也顯示台東分局的堅持有成果。
王志輝表示,《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是萬物糧倉大地慶典中的夏季代表,春天是《春賞紅藜季》、秋天《池上秋收》、冬天則是用既有的花海慶典作為代表,除了漂鳥197以外,其他活動是以既有的慶典串起來,將整體品牌化,以後只要提到「萬物糧倉大地慶典」,就能連結到台東的四季之美。
王志輝說,台東好山好水,是人與生物和平共存的大地糧倉,透過四季的慶典活動,能夠讓大地活起來,更能感受土地生命、並且親近,歡迎所有旅人一起來感受台東大地之美。
【TTN旅報1108期, 2019/9/16出刊, 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