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旅客預訂了1.66億次國際旅行,為全球旅遊業貢獻了超過2,450億美元。隨著中國開始放鬆旅行限制,Sabre也對旅客購買和預訂出遊數據進行了篩選,研究重新開放對中國和全球旅遊業的影響。
主要的研究結果包括,在2022年12∕26、2023年1∕8和1∕20分別發布與重新開放相關的公告之後:
首先購買、查詢和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出境旅遊業。儘管機票價格高,但中國旅客對旅行需求很強。與疫情前的價格相比,1月份的機票價格漲了2倍以上,2月份則是漲了1.5倍。因需求超過供應,中國各大航空公司引領運力增長。新的預訂習慣表明對旅遊業的長期信心。
搜尋和預訂需求激增
Sabre的購買洞察力信息顯示,2022年12∕26,中國首次宣布取消對海外旅客隔離計畫;2023年1∕8,中國重新開放與香港的海陸過境點。在公告發布2週裡,旅客對中國入境和出境航線的興趣出現了激增。公告發布後,中國相關航線(包括香港和澳門)的每週搜索量均穩步增長。2023年前5週(至2023年2∕5)的平均每週搜尋量與2022年第4季相比,增長幅度高達78%。
在2022年底中國宣布將重新開放邊境之後,人們的出行興趣立即被點燃了。2023年1∕8,中國大陸開放了與香港的海陸過境點,並取消了入境旅客的隔離要求,引發搜索和購買需求再次攀升。
由於中國此前執行的「動態清零政策」,許多人多年來無法探望家人,因此大量中國旅客都急於預訂旅程。另一個加速旅遊飆升的關鍵因素,為這是疫情過後首個沒有旅行限制的中國農曆新年,出境、入境和國內旅行都是高度增長。1∕20,中國宣布對團體旅行禁令將於2∕6結束,預訂量開始大幅增加,尤其是在1∕30~2∕5期間,預訂量比前2週增加60%。
出境預訂量強勁 入境遊仍受阻
總體而言,中國出境遊的反彈速度快於入境遊。Sabre的數據顯示,截至2∕9,出境遊預訂量占2023年整體旅遊量的43.5%,約是2019年同期的37%;日本、泰國和韓國是2023年中國出境旅遊的前3大目的地,韓國從2019年同期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
期待已久的團聚推動入境預訂的增加
Sabre的預訂數據顯示,2023年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入境旅客來源是台灣、美國、泰國、韓國、英國和加拿大。截至2∕9,泰國、英國和加拿大的復甦速度最快。
鑒於入境旅客必須持有有效的工作、學習或團聚許可、外交簽證或有效的商業名片,因此,期待已久的家庭團聚可能是在漫長的封閉期之後入境旅行的主要動機之一。
出境旅客也選擇了更長的停留時間,與2019年相比,2023年(截至2∕9)超過2週的行程比例從14%增至21%。這可能是因為探親的旅行者在長時間分開後選擇充分利用他們的旅行時間。
對旅遊業的長期信心和新的預訂習慣
Sabre數據顯示人們對旅遊業抱有長期信心。預訂窗口期可能是一個關鍵的信心指標,因為如果旅客對自己的計畫感到有信心,通常會更樂意提前預訂。
截至2∕5,33%的入境預訂和43%的出境預訂都是提前2個月以上的預訂,這表明人們可能預計未來2個月及以後的旅行限制會進一步放鬆;而2週內的出境預訂和入境預訂分別為21%和14%,低於2019年同期的37%和30%。
供不應求 機票價格居高不下
截至2∕6,與2019年第1季相比,來往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的國際航線運力僅恢復約27%,預計從4月起運力將有所增加。
以目前航空運力分析,中國各大航空公司占國際航線總運力的65%以上,而2019年為60%。全球(非中國)航空公司尚未為中國顯著增加運力,SEA(東南亞)航空公司也僅占中國地區國際運力的12%(2019年為16%)。
由於運力似乎恢復緩慢,Sabre的票務數據顯示,與2019年的價格相比,大中華區主要進出境航線的票價更高。隨著航空公司開始增加運力,2月份的機票價格略有下降、至疫情前的1.5倍左右(1月份為2倍)。在運力供應尚未完全恢復前,預計價格仍將保持高水平。(整理=唐偉展 圖片提供=Sabre)
【TTN旅報1291-1292期, 2023/3/27 出刊,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