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聞】美麗中華 兩岸旅遊業在雲端相見歡 大陸旅遊風光 透過線上推介達成推廣

【上圖】海旅會台北辦事處主任任佳燕(左6)、台灣旅遊交流協會會長賴瑟珍(右6)及與會貴賓合影。【下圖】海旅會台北辦事處主任任佳燕(左6)、品保協會理事長許禓哲(左5)及與會貴賓合影。(圖片提供=台灣旅遊交流協會)

海旅會與台灣旅遊交流協會、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於11/2合辦美麗中華線上推介會(上午場為黃河之旅,下午場為長江之旅),使用「雲」模式,在北京、台北、高雄、寧夏、河南、山東、四川、上海、安徽設置9個會場,透過線上互動向台灣旅遊業界介紹旅遊品牌資源、新線路、優惠政策、景區恢復情況和安全防疫措施。當天包括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會長張旭、副會長滿宏衛,以及河南省文旅廳長姜繼鼎、山東省文旅廳長王磊、寧夏自治區文旅廳副廳長蔡菊,亦在海峽的彼端出席會議。

海旅會會長張旭致詞指出,今年再次舉辦「美麗中華」線上系列推廣活動,希望激勵兩岸業界凝心聚力,開拓兩岸文化和旅遊領域交流合作新局面。海旅會將深入落實文化和旅遊領域惠台政策,支持台灣業者把握大陸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機遇。

【上圖】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張旭以視訊方式致詞。【下圖】北京、台北以及高雄三方同步視訊推介會。(圖片提供=台灣旅遊交流協會)

溫故知新
對旅遊產品開發及提升大有助益

台灣旅遊交流協會會長賴瑟珍致詞時指出,繼去(2020)年11月海旅會辦理冬奧、絲路之旅,為兩岸旅遊業界成功搭建交流橋樑獲兩岸旅遊業界一致好評後,2021「美麗中華‧黃河之旅線上推廣活動」也獲得旅遊業界廣大迴響。

賴瑟珍表示,台灣民眾自小耳熟能詳盛唐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以及詩仙李白的《將進酒》,了解到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更是凝聚歷史血脈的精神象徵。不管是古稱中原河洛文化、中國文字發源地的河南省,或是「黃河九曲唯富一套」、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又或是聖人輩出、文化聖地的山東省,都是台灣旅行業和遊客最常出團和拜訪的旅遊大省。河南的洛陽牡丹花,嵩山少林寺和焦作雲台山,寧夏的中寧枸杞與神奇的黃河沙坡頭,和山東的「一山一水一聖人」,以及五嶽之首泰山,這些在台灣都是耳熟能詳的旅遊名詞。

每年3月同樣位處南投的杉林溪也會展出洛陽牡丹,台北市區也有個很受民眾喜愛的「寧夏夜市」,在夜市入口處還樹立著寧夏旅遊的大型廣告看板。在台灣凡是開麵食店的,只要冠上「山東」兩字,就會被認為是地道的麵食品牌。這些民間的生活文化點滴都是源自黃河流域文化影響。

賴瑟珍強調,透過旅遊形態呈現全新樣貌,不僅「溫故」而且「知新」,對旅遊產品的開發及提升將大有助益,實屬難得。儘管新冠疫情仍在,隨著疫苗接種普及率的增加以及疫情有效控制,讓旅遊業界看到未來的「希望」。

兩岸旅遊發展隨著疫情趨緩終將重啟

品保協會理事長許禓哲在美麗中華線上推介會下午場長江之旅致詞指出,2021年兩岸觀光旅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入沉潛致穩的階段,民間交流持續向前行。疫情前,兩岸觀光旅遊交流熱絡,近幾年來每年至少都有270萬人次以上大陸遊客來台旅遊。同樣的,2019年台灣旅客首站赴大陸高達404萬人次,具體顯現兩岸旅遊雙方交流來往的熱絡實況。後疫情時期,民間交流的互動以線上推介會的方式持續向前行,蓄積未來兩岸觀光旅遊的前進力量。

許禓哲強調,兩岸旅遊發展隨著疫情趨緩終將重啟,疫後旅遊型態將有所改變,客製化小團、深度文化及生活體驗旅遊、線上隨報隨走的旅遊趨勢,是未來的發展模式。


活動圓滿 業者頻喊加場

在「黃河之旅」推介中,寧夏、河南、山東文旅部門分別介紹了當地特色文旅資源。在「長江之旅」推介中,四川、安徽、上海先後呈現了獨樹一幟的旅遊品牌和人文底蘊。

兩場推介會的互動環節讓現場旅行同業頻頻發問,也重新發掘大陸各地旅遊元素;不少業者強調,建議未來兩岸應該多舉辦此類線上推介活動,增加彼此互動以及交流的機會。


【TTN旅報1217-1221期, 2021/11/15 出刊, P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