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許晉睿|兩岸市場不會消失 業者不需避談 解封後 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回歸善意互訪

2020年在新冠疫情以及眾所周知的因素,兩岸互相往來的氛圍破壞殆盡,未來即便有機會回到雙向往來(目前僅剩單向的商務往來)、旅遊交流,在模式以及政策面上都將重頭來過、值得期待。
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許晉睿指出,對於從事兩岸旅遊業務的業者來說,不需刻意避談大陸市場,因為這是公司營運以及賴以為生的業務;而站在時間的洪流中,影響旅遊的因素太多太多,兩岸近期冰凍的關係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既然是突發狀況就不存在避談。

PROFILE | 許晉睿
現 任 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
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董事
經 歷 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理事長
台北市旅行公會理事長

歷經30年發展
 兩岸是台灣最大出入境市場

兩岸由單向交流到雙向往來,是旅遊業者創造的目標,也在多年前終於達到。或許有人會問,「是否只是因為有部分業者一直無法忘情於大陸市場?」,中華兩岸旅行協會理事長許晉睿表示,只要市場夠大,從業務的角度來看就值得投入開發。市場經過開發、經營,業者曾經付出過、努力過,用心經營過,自然會期待該市場能繼續維持規模以及營運模式。

交流實質面上,兩岸從30年前開放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開始往來,後續才有旅行業組團前往大陸從事旅遊及商務活動;30年來歷經太多起伏,只不過近期情勢最為嚴峻。

許晉睿強調,觀光旅遊產業交流不脫離兩個基礎,「一個是善意,一個是需要」,善意是交換來的,歡迎對方來、讓對方願意來;需要包括經濟、業務、市場客源等面向,還包括旅客達成旅遊目的以及人生夢想的需要。兩岸往來人數最多的時候曾高達每年1千萬人次,其中台灣前往大陸近6百人萬次、大陸來台約4百萬人次;大陸已是台灣最大的出入境市場,無論喜不喜歡,都是不能忽視的市場。

需要還在 善意降低
 民間願意主動協助提高善意

而業者的「需要」是衡量情勢,只要有機會就不該放棄、只要是市場都願意去開發,何況整體旅遊業本就肩負著帶動台灣觀光產業的火車頭角色。許晉睿認為,對於陸客來台市場現況是「需要還在,但是善意降低」,旅行業無法解決政治的善意不足,但只要有機會,絕對都會願意主動協助提高善意程度。
至於出境赴大陸市場也是一樣,從開放赴大陸探親旅遊以來累積數千萬人次,大陸一直是台灣出境最大市場。回想該市場歷經很長的磨合期,從初始階段的彼此生疏,到後續關係密切、業務熟捻,現在更是成熟度很高的旅行社重要市場之一。
許晉睿相信,一旦解封、國境開放,就要有信心把市場找回來,只要彼此「善意」以及「需要」還在就有機會。大陸市場歷經漫長時間的等待、磨合、風雨,各形式的考驗都經歷過,未來只要門開了,業者就有能力再起爐灶重新開張,這是兩岸業者一直具備的高度自信,著眼的兩岸市場絕對有彼此的需要。
兩岸旅遊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彼此一起成長,是因為雙方旅行同業們始終堅持:「解決問題的方法絕對能比問題還要多」,用這種良性且正面的心態去解決遇到的問題。

青壯派業者接棒
 未來市場恢復不至斷層

在現有氛圍下,許多經營兩岸旅行市場的業者被迫採取消極性面對或改變經營方向;但許晉睿建議,既然兩岸旅遊業務是這些業者的專長,未來市場還是會再起,值得業者期待。

畢竟兩岸局勢以及環境再怎麼惡劣,總不會老死不相往來,市場給予準備好的人。許晉睿分析這樣的信心來自兩方面,一是30年來台灣赴大陸旅遊市場經營上已經歷經傳承,近期經營赴大陸旅遊的業者已屬於所謂產業第二代或第三代的中壯年,這是未來市場恢復後的本錢;此外,許多台灣人到大陸旅遊協助帶動周圍產業,從探親+旅遊、商務+旅遊等,周圍效應已經產生,滿足許多民眾對大陸風土民情風光的嚮往,將帶動新市場。

根據多年經驗分析,政府對某個市場的干預越多,該市場就會呈現畸形,干預越少,市場就會正常平穩;兩岸因為各種政治因素,一直以來始終是一個不斷被試驗的市場,也因為政府高度干預產生諸多狀況。
許晉睿強調,從事兩岸旅遊的業者,協助透過旅遊促進兩岸人民彼此的了解與諒解,透過旅遊降低兩岸的隔閡、緊張關係,期待兩岸可以因為理解對方而給自己更多空間。


【TTN旅報1174-77期, 2020/1/11 出刊, 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