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經營郵輪幾乎被視為是西方人的專利,郵輪也被當做是舶來品,若不是外國人來設計和管理,好像就有點四不像。從全球的郵輪發展歷史來看,似乎也說明了正在爆炸性發展的亞洲市場,彷彿回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被來自歐美的列強瓜分市場,蠶食鯨吞?而對郵輪的認識還處在嬰兒期的亞洲旅客,這幾年就在歐美郵輪公司的產品供應下,逐步的認識郵輪產品、學習郵輪旅遊。
在最近參加的CCS 11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上,卻給了與會者不同的啟發。出席大會的有嘉年華、皇家加勒比、雲頂香港、挪威郵輪控股、MSC地中海郵輪等全球5大郵輪集團,大部分的歐美郵輪公司討論的是他們在中國市場的佈局,還有對未來服務人才、造船業、港口碼頭建設等各項的投資建設,無不希望爭取中國官方與民眾的好感,能在未來10年中,在這個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國家,佔有一席之地。
不過卻有一家郵輪公司談的不是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反而強調要為華人開創全新的郵輪旅遊概念。讓人不禁開始想像,或許在這個原本都是由西方人主導的郵輪產業中,未來也有機會是由亞洲人來領導市場創新也說不一定?
2015年初,旅報週刊看到台灣郵輪產業的發展潛力,率先推出郵輪版,定期報導全球郵輪產業最新的新聞,帶領讀者分析與掌握市場趨勢,藉著採訪多位郵輪專家分享實戰經驗,並整理實用的銷售技巧與舉辦郵輪論壇,希望為有意願投入郵輪產業的旅行社提供新方向。
據CLIA的報告指出,在郵輪旅行滿意度當中,高達51%的旅客是極度滿意,只有2%是不滿意;在眾多旅遊產品中,有41%的旅客認為郵輪(海輪)是最佳的旅遊方式;在郵輪旅客對於郵輪旅行社滿意度調查中,僅有6%的旅客是不滿意,遠低於市面上大部分的產品。
而搭過郵輪的旅客之中,有86%的人願意在3年內繼續搭郵輪,而首次搭乘郵輪旅客的回頭率為38%,非首次搭乘的旅客回頭率高達62%,並且84%的郵輪旅客會把產品推薦給朋友。多項數據顯示,只要旅行社現在開始經營郵輪客群,以及累積銷售郵輪產品的專業能力,一旦這些消費者成為你的顧客,就很有可能是一輩子的忠實顧客,而且不需要花錢打太多廣告,因為他們都會自己幫你找客人。像這樣只要認真投入,就能獲得豐厚回報的產品,也許正是下個旅行社賴以生存的路線。(TTN旅報954期)
主編 童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