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安全環境、建立消費者信心 旅遊市場方能恢復
香港旅遊發展局(港旅局)於日前舉行「疫情後國際旅遊的新常態」線上論壇,此為全球首場集中討論香港、中國、亞洲及環球旅遊業在疫情後的新趨勢之同類活動。論壇齊聚7位來自不同行業的世界知名講者,針對「疫情後國際旅遊的新常態」分享了最新的消費者情緒、疫情後旅遊趨勢和旅遊業新準則等各類商業見解。
推「Open House Hong Kong」!
香港為迎接旅客作好準備
港旅局主席彭耀佳博士[上圖]在開幕致辭上強調,「讓每一個旅客都對出遊充滿信心,確保他們的旅程全程徹底安全」為首要之務。彭耀佳同時宣布港旅局將與香港特區政府及業界合作,推出領先於區內的獨特旅遊平台「Open House Hong Kong」,向世界宣揚香港已免於新冠病毒疫情的威脅,亦將以不同的精彩體驗歡迎旅客回來。同時也邀請世界各地的業界夥伴響應平台,提供吸引優惠,帶動旅客訪港。
復甦緩慢 本土旅遊將是最大商機
麥肯錫公司董事合夥人沈思文[下圖右上]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是重大人道危機,對全球經濟和商業有深遠影響。舉例說,全球旅遊業的出口收入在疫情下已損失了0.9萬億至1.2萬億美元,預計全球旅遊業要在2022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旅遊復甦速度也較預期慢。另一方面,由於大多數消費者預計在新冠病毒疫情後將減少出遊,尤其是出國旅行,因此本土旅遊會是重要商機,中國、英國和德國將會是較大潛力的國家。此外,年輕旅客及家庭旅客亦會是重點客群。
旅遊消費習慣改變 戶外自然景點為首選
Sector Lead, Travel & Vertical Search APAC ,Google Hermione Joye[下圖左2]表示,新冠病毒對全球作業方式帶來了劃時代轉變—旅遊業幾乎停滯不前,根據網路搜尋數據顯示,消費者對旅遊的興趣比疫情前下降了3倍。因此,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已沒有一個可預測的常態,消費者對於出遊的想法甚至出現了轉變,例如超過5成亞太區消費者表示未來希望選擇海邊或戶外自然景點作為旅遊的選擇。透過分享趨勢、消費者數據和消費原則,幫助行銷人員應對「新常態」。
攜程集團(Trip.com)首席執行官孫潔[下圖右2]表示,隨著疫情受控,攜程集團看到旅遊需求開始反彈,因此攜程為合作夥伴提供了5億美元的資金,為消費者提供了靈活、安全和優惠的旅行方案,以幫助我們的消費者和行業復甦。

重建信心
WTTC推平安出遊認證 IATA呼籲通力合作降低風險
世界旅遊及旅行業理事會(WTT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格洛麗亞.格瓦拉[上圖左3]則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對國際社會經濟帶來破壞性的影響,WTTC最新研究指出,疫情危及逾1.97億個職位,為全球旅遊業GDP帶來超過5.5萬億美元損失。旅遊業生存之道依靠大家共同努力,互相協調,規劃復甦之路,重建大眾對旅遊的信心。WTTC最近推出了「平安出遊」認證計劃,方便旅客分辨有遵從WTTC全球衛生防疫指引的商戶和旅遊目的地,鼓勵人們「平安出遊」到世界各地,從而令旅遊業界加強合作,重新出發。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上圖左下]也表示,應對新冠病毒帶來的實際情況和重建旅客信心將是兩大挑戰,業界須同心協力。航空業是典型例子,國際民航組織(ICAO)已制訂了全球準則,減低機艙內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各國政府當務之急,是必須通力合作,推動及全力支持航空業確切執行這些國際準則,計畫才能成功。
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營運總裁及執行董事包華[上圖左3右邊]表示,酒店業將透過採取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健康和安全措施,邁向「新常態」。身為行業領導,大家須攜手合作,拋開過去規範,面向未來。酒店行業正朝數位化、人工智慧和機器化方向發展,公共衛生危機為此加速。從短期來看,必須重新獲得客人的信任,讓他們覺得下榻酒店是安全的。但長遠來看,酒店服務業的基礎不變,旅客永遠期望個人化的服務。
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執行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賀庭凱[上圖右下]認為,會議展覽活動是全球各行各業聚首的場所,是經濟復甦的關鍵,UFI利用專業知識及跟從標準,使會展活動能在安全情況下舉行。新冠病毒疫情將帶來新的作業步驟、標準和流程。實體展覽與活動前、中及後期的線上服務正逐步結合,這次疫情會令結合加快,形成新趨勢,會展活動將變得更數位化。但成功的主要因素依然是面對面的交流,畢竟我們不能單靠點擊商議交易,也不能靠廣告瀏覽簽下訂單。
【TTN旅報1149-52期, 2020/7/13 出刊, P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