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常規 找出美國的精彩

每年5、6月份是全球舉辦旅遊交易會的高峰期,包括於澳洲昆士蘭州黃金海岸剛落幕的南半球最大旅遊交易會ATE、紐西蘭基督城舉辦的TRENZ、美國德州聖安東尼奧的IPW、加拿大魁北克舉辦的RVC等,從各地買家熱烈參與的盛況來看,各國紛紛走出疫情陰霾,重新盤點資源準備迎接國際旅客。

其中,以台灣組成的22位代表團參加的IPW最受矚目,不僅顯示台灣業界對美國的高度興趣,更因為台灣代表團為亞太區參與度最踴躍的市場,使得美國供應商對台灣市場另眼相看。

根據美國國家旅遊暨觀光辦公室(NTTO)統計,2022年台灣位居美國入境第18大客源市場,在國境開放以來已成為亞太市場復甦最快的市場,主要原因在於2021年台美航線就搶先其他亞太市場恢復,為後疫情時代的復甦奠下利基。根據交通部觀光統計今年第一季台灣訪問美國的旅客人次約10萬4,000人次,相較於2019年的13萬8,140人次約回到疫情前的75%,台灣飛往美國的航班除了關島、夏威夷未恢復定期航班,其他航線不僅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在星宇航空的加入下,整體機位供應甚至超過疫情之前量能。

儘管種種跡象顯示美國旅遊市場一片看好,那麼美國旅遊商品買氣應該十分熱絡,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主要在於美國的客源市場以探親訪友(VFR)、商旅等FIT為主;疫前,航空公司對於美國線就只給予有限的團位,疫後累積已久的剛性需求暴增,推升機票票價高漲,這點在美國線更是相當明顯。以飛航北美航班、航點最多的長榮航空來說,其營運重點在於銜接東南亞的轉機市場,走出台灣、擴大商業模式一直是長榮航空的長線市場策略,那台灣的旅行社是否也該思考如何跳出狹隘的小池塘。

在IPW中可看到美國各地方旅遊局、供應商極力展現其推陳出新的魅力,恨不得將所有新的設施、新的服務一次呈現給所有的與會的買家。而反觀台灣的美國旅遊商品總是那幾套,著實難以持續滿足跟團需求的族群,也難怪常常聽到大家寧願去美國住親友家、讓朋友帶出去玩,也不願意參加旅行社的行程。

美國國家旅遊局在接下來將重點推廣公路旅遊、戶外活動、各類體育賽事,以音樂、舞蹈如百老匯音樂劇等等眾多美國獨有的文化為主題吸引國際旅客訪美;即便是服務不想跟團的旅客,在美國當地不管是租車、飯店、City Pass、鐵道旅遊等都可提供同業佣金,也可保有獲利疫後,業者的商品企劃專業變得很重要,在機票票價已沒有優勢的情況下,若還是侷限以優惠的機票包裝便宜團薄利多銷恐怕已行不通。

主編
魏苑玲

【TTN旅報1301-1302期, 2023/6/12 出刊, 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