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贏得品保選戰?

新一屆的旅行業品保協會理監事將在本周五(8/30)下午舉行投票,投入選戰的黃文卿和許禓哲兩隊人馬,本周的競選活動也來到最高潮。品保協會是旅行業中會員人數最多,而且是真正全國性組織的協會,會員遍布全國,理監事又是直接選舉產生,從政治意義上來看,品保協會的理事長就有如是旅行業真正的「共主」,意義非凡。

今年的品保選舉,兩派人馬競逐,各有實力,選前很難分出軒輊,公認是五五波的選戰,選戰進入最後一周,候選人各自拿出看家本領,穿街走巷拜票,奮戰到最後一刻,但因為社會團體選舉是封閉型的選舉,有固定的選民,所以預先收取不出席者的委託書,也是選戰過程中重要的固票工作。

這幾年旅行業的內部選舉因受大環境景氣影響,會員參與公眾事務態度趨淡,投票率普遍都不會太高,像2018年的台北市旅行公會選舉,也是有兩派競逐,戰況激烈,難分難解,但整體投票率也僅有67.7%,出人意外地低,好像選戰只發生在部分人身上,還有3成多的業者是無感的。

而品保協會的選舉是全國性的,會員要聚集到台北來投票,如此勞師動眾,也會影響出席率,2016年的品保選舉投票率也才71.9%,今年因為有競爭,投票率估計約在七成五上下,要想當選理事的最低得票數估計要880票。

還有一個投票傾向也會影響未來品保協會的領導結構,那就是許多會員愈來愈偏向「選人不選黨」,也就是不會根據參考名單,把選票全部投給同一陣營的候選人,而是採取了分裂型的投票,把選票分配給不同陣營的候選人,原因可能是人際關係的請託,或是對候選人不熟,或是投「賭爛票」等等原因。

這種現象在上次台北市旅行公會選舉時已經明顯發生,而且出現高達25%的偏離率,也就是說得勝的一方無法拿下所有理監事,還有25%名額是被對手陣營攻破,這種現象說明了選民的自主投票傾向愈來愈高,參考名單作用逐年降低了。

所以,就在最後一周,候選人要做的就是不能鬆懈鬥志,記得每天至少要打五十通電話,除了鞏固支持者,更要努力爭取游離者,因為天道酬勤,如果個人當選,團隊才會贏,更不要太相信團隊配票,因為環境變了,選民更自主了。

總編輯 吳學銘


【TTN旅報1105期, 2019/8/26 出刊, 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