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今年陸客來台市場大減一半,政府除了積極南向尋求東南亞客源填補,在業者的呼喊下,政府拿出3億元擴大補助整體國旅市場;不過甫開始接受旅行社申請,就發現有業者打出國旅「零團費」噱頭攬客,既擾亂市場正規機制,更讓政府的原意受到曲解。
「擴大國內旅遊措施」是依據交通部所核定要點補助辦理國內旅遊;目的在短期透過鼓勵旅行業者包裝國內具在地特色之平日旅遊產品,帶動當地產業商機並協助紓困受創產業及縣市地區儘速復甦。
但一進入旅遊實務操作後,少數業者卻因恣肆有政府的補助款,反而以低於旅遊市場成本價格或零團費招攬客人,甚至以不實廣告誘使旅客購買旅遊商品,總總取巧的作法令正規經營的業者們傻眼。
話說回來,台灣每年千萬國際旅客中,大陸就貢獻了4成;陸客一半不來後,整體產業鏈下的旅行社、購物店、飯店、餐廳、車輛等相關產業都受到衝擊;目前台灣專做陸客的旅行社約200多家,許多平時一個月近百團的業者,目前平均一個月只收到10團不到。
3億元擴大補助整體國旅市場,讓專職操作入境旅客的業者感受不到美意。台灣除了大型旅行社Outbound、Inbound、國旅都做,或是有些Inbound、國旅一起經營的旅行社之外,不少操作Inbound的旅行社,其實是不懂國旅的。
一個3億元補助款,讓少數投機取巧的業者打亂市場秩序,也讓操作國民旅遊與Inbound的業者互相搶資源,可說是令人始料未及的。
其實,用行政手段救市場之窮,本來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以前,政府補助22K,請企業多雇用年輕勞工,結果,活生生地把市場薪資鎖死在22K,成為年輕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如今又用3億想救陸團旅行社,換來的即是旅行業最不想看到的零團費出現了。
經濟問題要用經濟手段解決,用行政手段圖市場之窮,於事無補,更壞的有如飲鴆止渴,悔不當初。
副總編 唐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