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讓韓國瑜以一瓶礦泉水打贏了高雄市長的選戰,不僅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話題,也被廣泛地運用。上週還有聲勢浩大的LINE旅遊平台正式上線,包山包海的平台席捲了目前市場上所有的旅遊商品。發現台灣的困境並非簡單的這一句話就能解決。
長期以來,台灣面對惡劣的國際局勢與詭譎多變的兩岸關係,失去國際化的競爭優勢,只有「被國際化」的情形發生。何謂「被國際化」,看看我們身旁所有的任何事物,哪一個不是國外的品牌,就連旅遊的線上平台,訂機票、訂飯店都是外來品牌,難怪會是「品牌走進來、錢財被賺走,台灣富不起來」的窘境。
挾著廣大使用者的LINE,成立的LINE旅遊與4大業者合作,包括機票、飯店、團體行程、票券,讓LINE不須挨家挨戶的去談商品,把4大業者的商品「整碗端走」,雖然霸道,但也不得不佩服其思考的全面性。
筆者曾參加Expedia研討會,會中被提及一件事情,Expedia認為台灣飯店業者多半不願意提供超過3個月及週末的房間,是一項很不具競爭力的行為。飯店業者的想法是,因為週末的國旅需求強、時間還沒到想自己賣,但仔細研究,往往事與人違。
其實不只是飯店,航空公司近幾年來也積極發展自家官網賣機票,有時候早鳥機票的價格甚至比給團體的還要低,讓旅行社叫苦連天,為的還不就是想自售增加利潤。
這樣的情景就像是媒體一樣,路口網站佔有集客的優勢,把各家媒體的新聞放到路口網站來,雖然媒體品牌能讓網友知道,但卻反而壯大了路口網站,網友習慣就在路口網站上看新聞,不會前往媒體網站上看。
當大家都想稱王做平台時,未來還會有誰想做被剝皮的羊,辛辛苦苦地將產品包裝起來,然後被撿現成的拿去賣掉呢?
愈多的平台與通路,只會造成更加劇烈的比價效應。可以看見的未來,大者恆大,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利潤不會只單單地從商品上得到;至於規模小的業者,則要走向提供具有獨特性、不可取代性的產品,才能勉強生存。
主編 黃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