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迎接大郵輪時代了嗎?

展望2024年,想像一下,台灣海域將恢復往日的熱鬧景象!

終於,疫情過後的旅遊狂潮來襲,郵輪業也隨之復甦。就在業界興奮的談論「名勝世界壹號」、「地中海榮耀號」和「歌詩達莎倫娜號」會陸續停靠基隆和高雄當母港;上週(6/20),雄獅旅遊又與全球第3大挪威郵輪集團攜手合作,宣布引進1艘剛花1億美金改裝的船-「挪威郵輪奮進號(Norwegian Spirit)」;奮進號預計在2024年6月~9月期間來台舉行母港航次,整整109天、26航次。隨著媒體大肆宣傳,台灣的郵輪市場再度掀起了風潮,旅行業者紛紛布局提前銷售。

郵輪旅遊可以針對不同客層,規劃船上、岸上主題活動,自主性及機動性強。在疫情後機票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郵輪票價不但凍漲,還提供住宿、優質的飲食和專業的旅遊服務,滿足旅客渴望在旅行中享受奢華的體驗。

獨包郵輪金額至少都要上億元,而且在郵輪啟航之前就需要將款項交給郵輪公司。往年,郵輪旅遊市場多由數家旅行社進行合包,銷售壓力相對較小;如以每晚平均250美金左右的客單價來說,預估要能達到損益平衡,至少也要售出大約80%~85%。獨包郵輪,旅行社不但需要財力雄厚、有廣大的通路,業務部門還得傾全力行銷產品。

疫後台灣有沒有這樣的條件與市場?根據美國國際郵輪協會《2020年全球郵輪年度調查報告》,台灣的郵輪產業已經進入全球郵輪市場前10名,並早已是亞洲第2大郵輪客源地區。以每艘郵輪可容納2,000~4,000名旅客,2019年就有超過27萬名旅客在台灣登上郵輪並穿越國境。另據國際郵輪協會(CLIA)分析報告,2023年國際郵輪乘客量有望超越2019年疫前水準,顯示郵輪業正在逐漸走向復甦,對未來的展望相當樂觀。

當然,在硬體條件的現實考量下,台灣目前以「基隆港」跟「高雄港」為主要郵輪停靠港;但發展中的澎湖則是不容小覷,目前「馬公一號碼頭」正施工要延長到340公尺,這意味著以後那些重達7萬5千噸的郵輪就可以直接停靠在澎湖,不用再靠小艇接駁,要把每年的「澎湖花火節」和跳島郵輪結合起來,讓旅程更加精彩。

2019年是台灣郵輪市場非常蓬勃發展的一年,記得當年11∕3,在基隆港有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景。當天,「麗星郵輪寶瓶星號、星夢郵輪世界夢號、嘉年華集團歌詩達新浪漫號和荷美郵輪威士特丹號」同時停靠在基隆港,彷彿在宣告著台灣作為亞洲郵輪中心的地位,這是一個充滿希望和夢想的重要時刻。

在機票價格飆升的年代,郵輪票價不僅保持穩定,還能享受無行李重量限制的便利,這讓更多旅客開始關注郵輪旅遊,不少從未出國的消費者也開始詢問明年的郵輪旅遊產品了。可以說,郵輪已經成為2024年最受矚目的旅遊選項之一。

總編輯
唐偉展

【TTN旅報1304-1305期, 2023/6/26 出刊, 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