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場引領後疫情時代旅遊 伴隨科技 機場體驗成重要環節

全球旅遊業在疫情之後如何復甦?旅遊業內人士開始重新思考其風險管理策略。以機場為例,越來越多業者在疫情期間運用科技來確保旅客無縫、衛生且安全的機場體驗,巧妙借助科技能量也有望助力機場進一步滿足旅客的需求,增加非航空類的相關收入。

為了減少搭機旅客排隊等候的時間,許多機場廣設自動化系統。機場可運用自助行李託運方案,供旅客自行快速高效託運行李;Amadeus旗下公司ICM的自助託運解決方案就在此前進駐了包括上海虹橋和上海浦東在內的兩大國內機場。自助方案可以提升機場效率並節省旅客時間,讓旅客在登機前擁有更多的時間放鬆身心,甚至多逛逛機場內的免稅店並進行餐飲消費。

若要進一步加強疏運效率和解決航廈營運的瓶頸,機場可導入「生物辨識科技」,在提高旅運吞吐量之外,也能讓乘客的旅程變得更快速流暢。目前,澳洲航空已於雪梨機場內測試以生物辨識科技輔助不同環節的作業,包括:旅客機場報到、行李託運、貴賓室服務及登機手續等 。

生物辨識科技也在這次疫情期間發揮了其在確保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的效力。像是中國武漢機場在「重啟」後就為其機場公安配備了「AI生物掃描頭盔」,確保執勤人員能在安全範圍內,2分鐘即可完成逾百人的檢測紀錄。隨著旅客對實體接觸更加小心,生物識別技術或將進一步推升「無接觸」旅遊體驗。

此外,機場還能在旅客踏入機場前先提供預辦服務,透過在機場以外的「快閃式」報到和託運手續創造出更流暢的登機體驗。在後疫情時代,機場的角色除了作為防疫的第一道關卡,隨著科技創新也無疑將逐漸發展為「智慧機場」,為旅客打造無礙的旅行體驗。
(本文由受訪者口述,記者唐偉展整理)

Amadeus亞太區機場IT部門負責人 Sarah Samuel


【TTN旅報1156-60期, 2020/9/14 出刊, 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