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多少英雄豪傑在歷經劫難之時,憑其擇善固執永不放棄的心念,終能突破萬難,成為後人效法的對象。戰國時,齊宣王曾垂詢王道於孟子。孟子應: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背負著百年沉重包袱的臺鐵、被國人詬病的臺鐵美學,其麻雀變鳳凰的轉型過程,不也是「不能」或「不為」的最佳例證。臺鐵觀光列車1.0(2019年),耗資近8,000萬只想把所有元素集於一身,換來的是一面倒的負評,「臺鐵美學」一度成為「毫無美感」的代名詞。
痛下決心挽救惡評,臺鐵引進雄獅集團和柏成設計加持,觀光列車2.0升級版「鳴日號」於2021年初推出;「臺鐵終於懂美學了」,重新喚起國人對台灣發展鐵道旅遊的期待。1年後,臺鐵美學列車「鳴日號」再升級,「鳴日號餐車」將質感拉升至國際水準;3/2開幕記者會中,雄獅旅遊董事長王文傑心有所感的指出,服務、體驗、軟硬體細節,一切本就是經過「設計」出來的,無論在餐點搭配、服務流程、杯盤選用等皆經過反覆測試確認,只要有心就能成。
本期旅報探討主題之一是正在國際掀起新浪潮的「永續旅遊」,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鼓勵永續旅遊,但永續旅遊是什麼?舉凡旅遊過程中,透過節能減碳或是使用綠能源的方式都算是綠色旅遊。永續不僅止於推動「地球生態與自然環境的保護」,也強調旅人對於旅遊目的地的「傳統文化保存與地區經濟的支持」。
永續旅遊是未來觀光旅遊業的發展趨勢,歐洲甚至已掀起一股捨棄飛機、汽車改搭火車旅遊的風潮,UNWTO更開始系統地提供業者永續指標與方案。台灣儘管感覺離國際有距離、旅遊業也非第一線碳污染的製造業,但殊不知當你協助規劃旅遊行程的企業主正往永續邁進時,對方也正在檢視合作的旅行社是否也懂永續。
只要有決心,台灣不是不能,臺鐵也非不行,旅行業更非只是被動、被忽略的少數;只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人會選擇「明哲保身」,而「為」與「不為」造就了結果的極大差異。
觀察台北市旅行公會新任理監事團隊上任後,積極衝撞政府對於國境開放的保守作為,從給總統府、行政院、交通部、交通部觀光局、民進黨紓困5.0的短中長期目標提出許多建言書、發表「357」鬆綁建言,亦就旅行業者接待入出境旅客之操作指引提出建議、保險機制及權益保障措施等。
雖然不知政府實質能聽進去多少,但台北市旅行公會一波有魄力的行動與操作,確實掀起輿論聲勢、燃起旅遊業者生機,為旅遊業的復甦提供強大希望。
總編輯
唐偉展
【TTN旅報1236-1239期, 2022/3/14 出刊, 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