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瞄準提升觀光產業獲利能力
以高附加價值確保產業永續

【上圖】日本頂級觀光列車瑞豐號。(圖片提供=JR西日本) 【下左圖】工藝體驗。(圖片提供=山形縣政府)【下右圖】以具高附加價值的服務吸引願意付出更多費用的旅客。(圖片提供=石川縣政府)

過去3年,疫情影響各產業生態,其中和人際交流、移動遷徙最為相關的觀光產業尤其如此。日本政府也不斷重新檢視觀光、交通產業,以加速整體產業復甦。近來,日本政府也不斷鼓吹高附加價值的旅遊型態,持續強化二線城市的發展力道,藉增加獲利,讓產業可以永續發展。

近來全球伴隨著疫後報復性旅遊潮,混亂的機場、一房難求的飯店,觀光產業人力不足的問題一在被提出討論。不少業者表示人才回流「龜速」,主要在於薪資不具誘因。而觀光產業是高人力需求的服務產業,在歷經3年的大失血後,著實很難有大筆經費一下子補足人力缺口,只能靠慢慢累積一定獲利後,再做打算。
有鑑於此,提高獲利能力便成了政府、民間企業的課題。

加強旅遊業獲利能力
讓產業進入良性循環

日本政府在6∕13宣佈了2023版的《觀光白皮書》,其中第一部分「旅遊趨勢」的主題章節聚焦「區域可持續發展」,直指在旅遊業復甦的同時,「工資和人員短缺、就業波動」等旅遊業結構性問題日益明顯。除了透過數據將問題具體化,並提出藉由提供高附加值的體驗型旅遊產品,提升力遊商品利潤的良性循環,推動創建可持續旅遊區域。

在2021年,日本離職率比例最高的產業為住宿和餐飲服務行業,約為25.6%(到職率為23.8%),《觀光白皮書》指出,本應是創造地方經濟和就業的旅遊業,在疫情後要復甦的同時,原先就存在的生產率低下、人力資源短缺、就業波動等結構性問題日益突顯。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將專注於加強旅遊業的「獲利能力」。

此外,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制定的標準推算,2019年日本觀光產業GDP為11.2兆日元,直到疫情前一直在穩步增長,但佔整體經濟的比率為2%,與7大工業國經濟體4%的平均水準相差甚遠。日本旅遊業的附加價值和旅遊業佔整體經濟的比例較低,增加銷售額將是向「盈利產業」轉型的問題。

和居民聯手宣揚在地故事
成就可持續性旅遊地區

另一方面,對於國內外旅客來說,與當地生活相關的內容與獨特的體驗變得越來越有價值。為了將這份價值轉化為「獲利能力」,其中居民和各個不同行業必須共同參與完善該地區的故事,以打造「可持續旅遊區」,通過高附加值的體驗型旅遊產品,增強住宿的吸引力,讓旅遊消費帶動就業、收入和地方稅收等。

獨特的文化,可以實現多種形式的旅遊,文化與觀光向來密不可分,日本也透過《文化觀光促進法》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吸引願意為高服務品質支付合理價格的高附加值旅行者,抓住文化旅遊全面復甦,並在全日本推廣文化旅遊活動。

優化勞動環境 》 提升地方機場效能 吸引更多航班
為了促進機場運營如地勤和安檢可持續發展,以確保人力資源等方面,日本國土交通省成立「機場運營促進可持續發展研究小組」,並持續進行相關研究。根據最近一份「關於未來機場營運方向」的中期報告指出,為了實現可持續的機場運營,包括中央與地方在內的機場官員將有必要合作推動相關政策。具體來說,像是以提高機場相關費用,以改善機場員工的薪資待遇,營造更好的工作環境。

此外,地方政府加強與當地地勤公司的溝通,提升機場運營能力以吸引飛機復航、並與觀光相關部門相互合作,政府將會根據其投入程度,評估增加支援費用,帶動更多航班飛向地方機場。


【TTN旅報1304-1305期, 2023/6/26 出刊,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