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暫停鈕 開始思考

讓業者稍微喘息的「紓困2.0」就要進入尾聲,各項培訓課程7月結束。至於業者期待的「紓困3.0」會有那些利多?政府要在資源有限下分配補助款,想必正經歷一番爭辯。

常說新冠疫情讓旅行業按下暫停鍵。若是一部機器,你按下暫停按鈕,機器就停止運轉;但如果是人,你按下了暫停按鈕,那才是開始思考的時刻。

當旅行社的未來生存取決「數位轉型」與「精緻深度旅遊」時,深受新冠疫情影響的業者們,有真正靜下心來思考了嗎?

可以想像,5G時代來臨、傳輸更具便利性,在「高速」、「低延遲」和「大規模連網」的特性下,旅遊行程能利用AR、VR影音內容解說,而旅客在行程中還能快速分享於社群媒體中,有真實感的互動影像更兼具影響力與吸引力。

無論是FB、LINE、IG、GOOGLE、YOUTUBE都僅是工具平台,業者們千萬不要以為經營這些頻道就代表自己已經數位轉型;業者需要的自我提升,其實是培養具備跟上趨勢話題的敏銳感,還要有能力能快速將旅遊元件組裝成讓消費者願意買單的商品。

疫情復甦期前哨戰是國民旅遊,對原就專精國旅的業者或大型旅行社,戰線回到國旅並不是難事;難的是要深悟,切忌回到多殺多的白熱戰場。

當自駕遊成為國旅主力,旅客趨向自己訂房、訂車、訂餐廳及安排行程;如果業者願意提供「主題性、差異化,組裝有深度的行程」,甚至「把國旅當國外旅遊包裝」,也許價格不再低廉好賣,反能引出識貨人;畢竟國旅不缺買家,欠缺的永遠只是好商品。

回到旅遊生態,競爭者是全世界。台灣獨特四面環海的地理環境有其先天限制性,無論出入境都必須搭乘飛機或船舶。政府也該靜下來思考,國旅市場是否大到能夠支持4千多家旅行社的生存﹖畢竟有85%的旅行社經營項目是出境旅遊;而要創造高經濟效益,還是得務實的放在每年大約1千多萬人次的入境旅遊上。

建議政府應該適時開放,讓業者有路可以走;解除國際間的往來禁令,讓消費者能優先選擇造訪如短距離的「紐西蘭、帛琉、關島、香港、澳門、汶萊、越南」等低感染風險及相對安全的國家/地區。

台灣就是個島國,重要的是對外貿易;看著如此奄奄一息的航空、旅行、觀光飯店業,鎖國越多一天,對台灣經濟越不利;既然台灣防疫有成,理應加大力度推展觀光。要救經濟,一定風險下的解封旅遊才是一帖良藥!

總編輯 唐偉展


【TTN旅報1145-48期, 2020/6/22 出刊,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