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力抗LCC的攻城掠地?

年關將近,原本被旅遊業視為大力丸補充包的農曆過年最旺檔期,居然失靈了,業者莫不哀聲載道,時代在變、旅遊市場也在轉變,除了消費習性的改變,筆者觀察,台灣近幾年來致力於與各國簽署天空開放,想要讓台灣成為國際航空的樞紐,卻意外地讓台灣的航旅市場起了重大的化學變化。

台灣的地理位置相較香港、新加坡優越,但無論是國際觀光客人數或是國際客貨運航班,都是台灣無法相比擬的。台灣過去以來一直有想要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計畫,近年來積極與鄰近各國簽署天空開放,以吸引更多航空公司飛到台灣來。

此一時、彼一時,在歐美大行其道的低成本航空(LCC)正好引進亞洲,台灣的天空開放沒有吸引到一般的傳統航空,倒是來了一堆LCC,無論是從南方的東南亞、或是北方的日韓等國,更透過第五航權把台灣當成海外營運基地,例如來自新加坡的酷航,至今發展出多條延遠航線,包括從台北出發的東京、首爾、札幌及高雄出發的大阪;另外,來自日本的香草航空也在去(2016)年開闢從東京飛台北、延遠至胡志明市的航班。

飛來台灣已超過20家以上的LCC,把台灣的天空攪得天翻地覆,就連國產LCC威航都陣亡,台灣虎航也開始轉型。LCC三不五時的促銷機票,改變了台灣人的旅遊習性,特別是最喜愛的日本,只要一訂到便宜的機票,不分任何季節、說走就走,再搭配紛紛崛起的訂房網站,也使得赴日本的團體旅客在去年出現大幅度的下滑。

自主性旅遊蔚為潮流,不再選擇傳統連休假日出遊,旅行社想趁火打劫愈來愈難。LCC用第五航權搶食非本國客人,擴展更多的客源,反觀旅行社若受限自身能力,又無法突破國界經營外國客人,就只能多多用心,在本國客人身上下功夫,做好服務,深耕老客戶市場,這也是抗衡動盪市場的良方之策。

主編 黃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