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1970年代,近40年沒有對手的波音747,以優雅的皇后之姿穿梭於全球各大機場,算是航空界的傳奇機型,儘管不敵時代的洪流,波音747已逐漸被淘汰,至今仍有不少航空迷相當懷念皇后古典流線的身形。
同樣是以高乘載為訴求,空中巴士(Airbus)首架商用A380在2007年由新加坡航空飛上天,頓時成為航空業的焦點,哪家航空公司可以買上一架A380也成為實力的展現。
然而,A380的熱度卻沒有像B747那樣延續近1/3個世紀,問世才不過10多年的光景,由於受到大客戶砍單,後續的生產無以為繼,空中巴士在今年2月宣布,將在2021年停產,宣告大型商用飛機時代將走入歷史。
那麼,究竟A380提早下場的原因為何?從各家航空公司陸續淘汰747可知,不管這飛機搭起來多舒適,飛機造型多經典優美,搭載4個引擎的高油耗大飛機終究難敵高油價的壓力,不得不退場。747崛起於全球經濟起飛、機場擁擠、機位需求多的年代,得力於客貨運需求強勁,自然能一飛就超過1/3個世紀。而A380自問世以來,歷經全球金融海嘯、希臘歐債危機、東日本大地震等重挫經濟大事件,一路走來,命運乖舛,動輒500多座位的巨無霸客機,對於航空公司來說除了噱頭,儼然變成營運的負擔。
A380耗油高之外,先天上的限制也多。如座位數多、體積大,能提供停靠的機場有限,班機調度不靈活,不符合成本效益。再加上一次上下飛機的客人眾多,也考驗機場在行李的輸送、客人通關上的效率。
如今放眼航空市場,反而是攻守皆宜、長短靈活運用的中型客機A350、B787當道,空巴也鎖定區域型的短程需求,推出新世代的A220S以高續航力投入中短程市場,最多可搭載160名乘客,加拿大航空預計在今年投入營運,達美航空今年也加碼訂單。
在各家航空公司琵琶別抱的當下,唯獨與波音公司共同開發夢幻客機的日本ANA在今年起陸續接收3架A380,並全數投入夏威夷市場。ANA「逆向操作」的作法,據說是日本人太愛去夏威夷了,即使目前每天飛3班還是供不應求,再加上飛行常客屢屢抱怨升等問題,所以新的A380規劃成4艙等,首次加入頭等艙的規劃。
市場的需求才是決定飛機命運的關鍵,大型飛機並沒有完全退場,只是回到她們能發光發熱的「主場」罷了。
主編 魏苑玲
【TTN旅報1081期, 2019/3/11出刊,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