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歐亞兩洲土耳其自從2015年開啟台灣直航以來,快速攻佔台灣旅客的心,原本名勝古蹟就已經多不勝數的土耳其,今年又在考古方面發現新時器時代的新亮點,今年9月,由來自土耳其和世界各地學者及研究人員在尚勒烏爾法舉
辦了一場關於「世界新石器時代的反思」的混合研討會,發表由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及土耳其旅遊推廣發展局(TGA) 聯合推出的TAS TEPELER 計劃,此計劃目的在揭示人類歷史發生變化的土地以及狩獵生活方式到農業的巨大轉變。
TAS TEPELER 計劃分別在7個地區進行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格貝克力石陣(Göbeklitepe)、卡拉漢遺址(Karahantepe)、古爾屈特遺址(Gürcütepe)、塞布爾切(Sayburç)、恰克馬克遺址(Çakmaktepe)、塞費爾遺址(Sefertepe)和耶尼馬哈勒土堆(YeniMahallemound)。其中臨時開放的卡拉漢遺址挖掘堆被允許參觀,而發掘工作由科學委員會和尚勒烏爾法博物館管理局在土耳其文化旅遊部文化資產和博物館總局的領導下進行。
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長邁赫邁特.若恩.埃爾索伊(Mehmet Nuri Ersoy)在訪問卡拉漢遺址(Karahantepe)期間指出,這些遺址及發掘揭示了安納托利亞對人類歷史的重要貢獻。而阿揚拉爾(Ayanlar)、約恩布爾奇(Yoğunburç)、哈貝蘇萬(Harbetsuvan)、庫爾特特佩斯(Kurttepesi)和塔什利遺址(Taşlıtepe)定居點的土墩開始挖掘,則是尚勒烏爾法新石器時代研究項目第一階段的一部分。
尚勒烏爾法地區是文明史上第一個有組織的勞動和專業化案例的所在地,從今年開始至2024年期間,將在12個地點進行挖掘,其中的卡拉漢遺址(Karahantepe)擁有250多個T形巨狀石塊,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格貝克力石陣(Göbeklitepe)中發現的相似。專家學者相信,這些挖掘的發現對了解史前時代人類的日常生活和儀式,做出相當大而深遠的貢獻。據估計,尚勒烏爾法有幾個類似於哥貝克力石窟的遺址,它們反映了新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卡拉漢遺址(Karahantepe)發掘中最新發現的文物已在9月揭示的TAS TEPELER 項目活動期間,在尚勒烏爾法考古博物館的「卡拉漢遺址和新石器時代人類展覽」中展出。
TAS TEPELER項目,被認為是12,000年前避難所轉變為住所的開端,其中出現了村莊、形成了分層社會、開展基本貿易的能力得到發展,而該地區的巨石結構被認為是是史前人類聚集的公共空間。